栏目导航
活动通知 更多>>
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发布时间:2015-10-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黄亚利

 

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邹区中心幼儿园    黄亚利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通过有目的的提问来完成,精彩的提问能架起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营造出轻松积极的师幼互动,欣赏应彩云老师写的一篇随笔“把话说到心窝里”,应老师的体会是“为人、为师、如果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窝里,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孩子,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就要教师要拥有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技巧,那么,师幼之间,阳光和煦和心悦诚服的景象就会经常出现了。
一、围绕目标,精心预设提问
如在课题活动的绘本阅读《我不想生气》,此书是由新西兰引进的“我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中的一本。目的是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减少压力,释放自我,同情他人,乐于倾听”。我们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充分认识、体验、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付之于行动,从而建立起平和自信的人生态度。
活动中三个问题的实录与分析:
问题一:你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
  我会哭的;我要哇哇大叫发脾气;我要跳来跳去;我觉得很难受;我好像吃不下饭了;我谁也不想理,我要扔东西;我会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我会撕东西,我会打人…
问题二:你平时会因为什么事情生气?
  爸爸妈妈骂我;老师批评我;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欺负我;妈妈不给我买东西、不给我看动画片;妈妈叫我写字、……
问题三:生气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忘记不开心的事呢?
  一个人安静地玩自己的玩具;看动画片;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其他回答还有看书、听音乐、溜冰、下棋、画画等。
这三个提问,是本次活动的一条提问线索,主要从自己的生气的表现,生气的原因和如何改善不良情绪等方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体验,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讲述内容是非常真实的和全面的,教师的引导也指向明确,直接指向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让幼儿有话可说,也愿意说。对于孩子们来说,情绪体验是自己所独有的一种感受,教师在讲述故事中的小兔生气的故事,这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内容,教师要将提问更多的联系幼儿的生活,从生活出发,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情绪表现的同时,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地了熟悉和了解,如在阅读活动《熊小弟的栅栏》中,故事画面充实,结果出人意料,一只不断想解决问题的小熊,一只狡猾的小兔子,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忙乱,让这个故事一波三折,却又充满乐趣,在感受阅读快乐的同时,故事中也非常巧妙地融入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栅栏的高矮、宽窄的变化,测量的工具和方法等。在第一次活动中,熊小弟因为栅栏修得不一样宽而被小兔又一次偷走了萝卜,我问孩子们“小兔从什么地方进来偷萝卜的。”“从大的地方进来的。”“从栅栏的开的地方进来的。”中班的孩子们对宽窄的概念比较模糊,他们认为大的、分开的地方就是指宽的地方,看来这一问题脱离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于是在第二次活动中,我将宽窄的概念作为新授内容,同时让幼儿用动作来体验了宽窄的变化,同时让幼儿“找一找栅栏哪些地方比较宽,哪些地方比较窄?”在次基础上引导幼儿思考“小兔是从什么地方进来偷萝卜的。”孩子们这时就能运用宽窄来进行具体的表述。
二、运用“追问”,呈现幼儿探索思路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同是也是对幼儿回答的进一步提问。有效的追问对于幼儿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思维活动的完整性、深刻性,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如在“熊小弟的栅栏”的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将所有的木头做成一样高的栅栏,在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时,幼儿回答“将两根栅栏叠在一起,把多出的剪掉就一样高了。”教师追问“叠在一起就能剪出一样高的栅栏吗?还要注意什么呢?”提醒幼儿思考,重叠剪出一样高的栅栏,还要注意将一端对齐,这是制作的关键要领。在观看小熊的制作方法时,老师提问“小熊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发现“小熊用到了尺子和锯子,还用笔在每个木板上都做好了标记。”教师追问“小熊用尺子测量的是什么?小熊为什么要做好标记?”帮助幼儿理解小熊的操作过程,同时对用工具测量有初步的感知。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课堂追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巧妙“设疑”,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的教学艺术。在“熊小弟的栅栏”的活动中,根据情节的发展和幼儿的操作探索,教师有目的的进行多处设疑,如“栅栏修得一样高了,萝卜怎么还少了?”“栅栏修得一样高,一样宽,萝卜怎么又少了?”通过小兔两次偷萝卜,感知栅栏高矮、宽窄的关系。当幼儿呈现制作的栅栏时,教师发现幼儿制作的栅栏都紧紧地靠在一起,没有空隙,“栅栏间隔距离太小了会有什么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栅栏的疏密和萝卜生长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设疑“什么样的宽度才是最合适的?”为故事中兔宝宝的出现打下伏笔。故事的最后继续设疑“小兔子还会回来的,熊小弟的栅栏还可以怎么修改呢?”启发幼儿为故事创编不同的结局。整个活动教师设置的疑问要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简单来讲就是“跳一跳,够得到”。充分幼儿的思维动力,保持持续学习的欲望,在“摘到果子”的同时,获得了跳一跳的能力。
四、积极“回应”,提升幼儿经验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倾听者,不仅要具备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其中,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解读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适时、适宜、适当地回应就是关键。教师如何回应幼儿,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儿的思考。在“熊小弟的栅栏”中,萝卜第二次被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问题出在哪里呢?”孩子们发现“栅栏有的地方太大了、太空了”教师回应“太大了,指的是栅栏之间的距离,表示距离大我们可以说宽,如果距离比较小呢?”“不宽”“不宽,也就是比较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熊小弟的栅栏哪些地方比较宽,哪些地方比较窄呢?”通过教师的回应,帮助幼儿学习用规范的词语来表述栅栏之间的距离大小。
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孩子一起合作做一样宽的栅栏,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刚才在制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有很多幼儿提出“我们在做栅栏时,最后发现栅栏不够了?”教师回应“栅栏为什么会不够呢?”“栅栏做得太紧了”“栅栏之间的距离小,就需要用很多的栅栏,那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不要靠得太紧,可以分开一些。”“把宽度放大一些。”教师通过回应,帮助幼儿在制作一样宽的栅栏时能考虑到合适的宽度,以及宽度和栅栏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提升了相关的数学经验。
有效的回应可以促使师幼双方展开积极互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在绘本阅读“我不想生气”中,    
活动实例(一)
师:当你生气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忘记不开心的事呢?
幼:我会在安静的地方看书?
师:为什么喜欢在安静的地方呢?
幼:“能让自己心情好些,能把肚子里的火球灭掉”
师:“原来,安静的环境能帮助我们想清楚事情的对错,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忘记不开心的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考和回答,巧妙地将问题进行追问,逐步深入,将幼儿思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深入探究与思考机会,这样层层深入的追问方式,既让幼儿不断集中精神进行思考,又使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回应方式。
活动实例(二)
师:生气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忘记不开心的事呢?
幼:“可以一个人看动画片。”
师:“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画片能让自己忘记不开心的事情。”
幼:“可以听音乐”
师:“对了,美妙的音乐能让我们心情愉快,忘记不开心的事情。”
老师有时很喜欢重复幼儿的回答,其实,这种回应方式也是一种比较积极有效的回应,但前提是老师对幼儿话语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再说一遍,而是可以在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补充,这样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活动实例(三)
师:“故事中的小兔子怎么了?”
幼:生气了;不开心;和好朋友吵架了;被她妈妈骂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小兔子生气了?”
幼:它的眉毛皱起来了;嘴巴翘着,脸上没有笑嘻嘻的表情。
师:“小兔子生气了,动作是怎样的?”
幼:“它两手叉起来,生气地站在那里.
师:“我们从小兔子的表情和动作中都可以看出小兔子生气了,很不开心,那么你们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本环节,采用了提升性的回应方式,帮助幼儿理清了思路。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有时他们会出现一些零散的回答,教师要加以总结,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都说幼儿有百种语言,其实我们教师同样也有。有效的提问和回应不止局限于教师的语言上的提升、梳理、解释和追问;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隐藏着诱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契机,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幼儿、灵活运用回应方式,寻找“最适宜的提问和回应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