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活动通知 更多>>
给幼儿园故事教学一个精彩的转身
——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14-11-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马叶红

              给幼儿园故事教学一个精彩的转身

                   ——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幼儿园  马叶红

摘要:

语言是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通过调查分析: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幼儿文学中的一类。它能在幼儿的脑海里展开形象的画卷和情境,引发幼儿无限的遐想和梦幻;故事中蕴涵的道理,通过精彩的情节表现,也让幼儿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幼儿在倾听、理解、讲述、创编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发音,丰富词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培养耐心倾听的习惯,积极思维、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单向多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何扬长避短的进行故事教学?如何运用故事教学的形式充分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如何充分挖掘故事潜在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深思的问题。在几次教学中,我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与应用的地方。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    故事教学   运用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重单向传输,少互动交流。

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教师提问等”之上,幼儿相对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之中,而且教师所使用的导语雷同,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由于传统故事教学模式中师幼缺乏互动、交流,使故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2.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重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运用得较少,一般都是倾听与复述,很少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与预测,这对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是不利的。它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听故事的新奇感与敏锐感。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尝试。

     1.什么是互动式故事教学

幼儿园互动式故事教学,就是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双方都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在教师与幼儿的问答中,想象、预测故事的发展,创造性的共同表演故事,最终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故事教学的任务。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倾听幼儿对问题的想法,及时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产生心理共鸣、思维共享,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进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故事教学中的故事情节、所使用的词汇,都是幼儿的自主发现、应用、推理的结果,教师只是不间断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地观察、合理地想象,挣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

    2.互动式故事教学与其他相似故事教学的差异。

  1)互动式故事教学与传统故事续编的区别。

续编故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原来的故事情节中没有提到的或感到欠缺部分进行改编或续编,为幼儿提供一个扩展或延伸内容的机会。但是,续编故事只是对故事结尾部分进行了创造性的想象,而互动式故事教学从一开始就在引导孩子想象、预测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而且还要运用自己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

  (2)互动式故事教学与传统看图讲述的区别。

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单幅或多幅图片的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由于,看图进述的情节是直接展示在画面上的,图片是静止的,讲述的内容易受到图片限制。互动式故事教学对图片的要求较高,无论单幅或多幅的图片,每一幅图中都有形象根据故事的进展添加背景、角色的表情、动作等一些细致的变化,有时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以此来逐步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帮助幼儿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互动式故事教学的图片是一个动态的画面。

    3.互动式故事教学流程的有效应用。

互动式故事教学是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的多回合交流,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启发才智,拓展视野,促进幼儿的思维,有效的提升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实践研究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欣赏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感受作

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利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启发幼儿大胆地不受故事内容的限制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描述,引导幼儿就故事情节的不明白点、疑难点、关键点进行有效发问或进行表征意义上的联想,鼓励幼儿根据故事的线索大胆想象,构思出新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运用多种语言表现创造。

   (1)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呈现激昂的情境。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能保持思维的持久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创设“激情昂扬”的情境,要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环境渲染、场景设置、实景体验、角色扮演等不断给幼儿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让幼儿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不亦乐乎的情感从事学习与思考。

①创设“生动形象”的可感情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故事内容变为动态的故事画面,把看、听、想、讲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如:故事《小猴出租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屏幕上呈现:出租车可变大变小,活泼可爱的小子开着出租车旅行的有趣情境,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的冲击。于是幼儿个个来了兴趣,在声音、角色动作、变化的画面等信息刺激下,展开想象大胆讲述。

②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皮亚杰认识理论),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使幼儿亲身体验,身临其境,在真切的、鲜明的、活生生的环境中,不断提问、不断思考、不断想象。

如:小班文学活动《小象请客》时,教师先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小象家的情境,教师扮小象,小朋友分别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到小象家做客。小象:“你们是怎么来的?”小动物们抢着说:“我是跳来的;我是飞来的;我是慢慢爬来的……”幼儿很自然地把“走、爬、跳、飞”这些动词与各种小动物进行匹配。接着教师取出各种食物:有甜蜜蜜、香喷喷的香蕉段,有酸溜溜、香喷喷的柠檬片,有咸咸的、鲜鲜的香肠块,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尝一尝。在充满神秘有趣的游戏情景下品尝食物,孩子们兴致盎然。然后老师引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说出自己此时的感受,孩子们凭借已有经验结合游戏情景体验,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知。当孩子最后再欣赏图片时,特别兴奋,因为图片上的情节就是自己刚才的经历,惊喜、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讲述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对热情的小象充满了无比的喜爱。在这样游戏化的情景中,孩子既体验到了文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能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品味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友情,智慧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作品的精神内涵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被孩子认同了。

   (2)引发想象和思考,激发学习的热情。

首先,教师对作品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感悟作品环节存在的功能。哪个部分是浪漫充满诗意,适合引导幼儿感悟语言美,习得丰富的词汇句式;哪个部分具有想像拓展功能,适合搭建平台让孩子展开想像翅膀的;哪个部分蕴含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受到必要的启发和教育的。然后,巧妙设计提问,激励幼儿参与,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提问不是一种高控制,并不是要孩子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而是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没有统一的情节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幼儿可以大胆地想,海阔天空,可以自由思索,悠远幻想,哪怕是自圆其说,不合情理的。它能激发幼儿的灵感和表达的愿望,生活经验得到有效迁移。

例如:《大象救兔子》,教师先出示三只不同表情的小兔,请幼儿倾听一段有情绪变化的音乐,猜猜“小兔的表情为什么会变化?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猜想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思维积极性,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进行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抛出一系列循序渐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小兔看到老虎,心里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大象会怎么救小兔子?小兔子已经得救了,大象干吗还要吸水用力喷老虎?等等。这些问题催动引领幼儿去分析、推理、判断、思考,具有极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的答案是丰富多样的,既有富有个性化的对话,也有紧张的情节描述,既达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感受到作品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过程,幼儿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便不再是单调的倾听和复述,而是一种自我建构。

  (3)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尝试多角度的感悟。

    受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教师感到幼儿的表达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想象、迁移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这种开放性的表现形式能为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提供丰富而广阔的天地。

例如:故事活动《小松鼠吹泡泡糖》,为满足幼儿对小松鼠随着大泡泡糖飞上天时的奇妙感受的向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扭动身体,模拟飞上天的情景,时而抬头大声向太阳、云彩、星星、风儿打招呼,时而低头向小如蚂蚁的楼房、蝴蝶、小蛇问好,孩子们的表演十分投入逼真,语气自然稚拙,他们创造了一幅浪漫无比的飞天图,完全融入文学作品的诗般意境之中,从中得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幻想和愿望的满足。

当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提供必要的情景和环境支持,满足幼儿扩展想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画、唱、演、做等。如故事《狼和小羊》的结局创编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动物木偶、头饰、绘画材料、动物粘纸、泥塑等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语言畅想、绘画构思、创意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富有个性的想象,充分享受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运有效的提问,迈向预设的目标中。

在启发式故事教学当中,由于大量发散性提问的运用,可能使幼儿的想象偏离整个故事的情节,一旦偏离就成了无目的的空想。因此,在允许幼儿合理想象的同时,更要用有效的提问让幼儿沿着预设的故事目标方向深入。                          

    在故事《笨笨猪》中,当笨笨猪被老虎抓住时,笨笨猪需要想出办法来使自己逃脱,幼儿看了图一后立刻有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报警”“喊救命”“告诉老虎,我的肉不好吃,别吃我。”“用力挣脱。”“顺势一滚。”等等。然而,故事中小猪的方法既机智又诙谐,还能够反映出老虎的愚昧。因此,在肯定并应用了幼儿的想法之后,教师边出示图二边讲述了笨笨猪的话:“我原来不笨的,是因为吃了一条笨笨蛇之后才变笨的。”然后再引导幼儿思考:“老虎听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幼儿自然的想到了“它吃了蛇变笨了,我吃了它不是也要变笨了吗?还是甭吃了。”这样引导之后,既没有教师生硬的扭转幼儿想法的痕迹,又让幼儿接触了新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互动式教学的故事表演时,对故事的内容或情节进行了丰富与扩展。比如:故事《笨笨猪》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时,不是纯粹的原有故事表演,而是添加了另外两个角色狼与狐狸,它们同样是象老虎一样设置圈套或陷阱来欺骗小动物,但是却采用了不同的手段,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明辨善恶、真伪,在遇到事情时多一点思考,以保护自己。在这样的表演中,师幼互动达到了高潮,将认识推向创造阶段,实现知、情、意、行的整体教育助能。

   三、互动式教学法在故事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有助于词汇的丰富理解运用。

互动式教学法在故事教学中运用之后,由于使用了许多启发式的提问与辅助引导,让幼儿在观察图片及动态的演示之后,将平时积累的词汇运用其中。在不断应用——积累——再应用——再积累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所使用的词汇的含义,丰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进而提高了幼儿言语的表达能力。

    2.有助于同伴的互动,获得新知。

在互动式故事教学中,所有运用的词汇、故事的情节推理都来自于幼儿群体,教师只在当中起到引导与支持的作用。由于,幼儿对同伴所传输的信息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信息。因此,幼儿的言语信息在同伴的发言中不断丰富起来。

比如:在故事《小花籽找快乐》中,小花籽问小蜜蜂:“你快乐吗?”小蜜蜂说:“我很快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蜜蜂的快乐在哪里?”幼儿的回答是:“我能采许多花蜜,所以我很快乐。”“我能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很快乐。”“我有许多好朋友,我很快乐。”等。在故事《笨笨猪》中,当孩子们发现这些苹果是大老虎放的时,宁宁小朋友恍然大悟的说:“这好象是个陷阱吗?”她一语惊醒了其他的小朋友,于是,教师立即又把问题抛给孩子:“什么是陷阱?”这下热闹了,孩子们纷纷向老师表达自己对“陷阱”的理解。就这样孩子们不仅获得了一个新的词汇,而且还和同伴一起用已有的经验理解了这一词汇的含义,使自己的经验得到了提升。一个人一种想法,五个人就有五种想法了;一个人用一个词汇,五个人就有五个词汇了,这比老师讲述故事中,学习一两个信息要丰富多了。

    3.有助于策略的形成,技能培养。

    在互动式故事教学中,由于故事的情节都是由幼儿自己通过图片的观察,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期与假设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这是一般的故事教学与早期阅读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又因为教师不间断的使用启发式提问,也会对幼儿逐渐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会不断的对画面及故事情节提出质疑。互动式故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幼儿形成策略预备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4.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拓展想象。

互动式故事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启发、引导等方法,教给幼儿观察、联想、对比、分析等他们能理解并掌握的技巧,让幼儿可以充分地联想、想象、交谈和表现。在教学中,幼儿边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要学会对同伴给予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头脑中迅速选择与其他人不同的词汇与想法,并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幼儿要有敏锐的发散、求异的思维,才能实现这一点。互动式故事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形象和发生的事件,而且还拓展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也只有让幼儿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开出绚丽的花朵。

互动式故事教学,并非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它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教育机智,及时从幼儿给予的信息中发现有利于目标达成的因素,抓住时机进行有效引导,最终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往、是互动,这种对话、交往与互动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互动式故事教学为师生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给幼儿园故事教学一个精彩的转身。

 参考文献:

1.《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南师大  周兢

2.《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

 

                           此论文获2013.5江苏省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