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阅读藏着你的人生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红

草长莺飞四月天,朗朗读书正当时。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4月也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月,曾被多省市评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接受了“学习强国”的专访,畅谈了对于读书境界的理解,深入探讨语文启蒙教育与家庭氛围教育,提倡通过教育引领民族文化自信。

读书论“三境界”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过著名的学问三境界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关于读书,郦波也提出了三境界说:“第一层,读懂书中的人;第二层,读懂写书的人;第三层,读懂看书的人,也就是你自己。”

通常的阅读方式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一目十行地阅读、搜索式阅读,相较而言,郦波更看重精读,推崇边读边写的阅读方式。

语文含“三能力”

近年来,郦波一直将中小学的语文启蒙教育作为自己从事的专项工作之一。他说,随着语文教材内容的调整,古诗词的量也翻了一倍多,这有助于青少年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语文课,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乃至文明史均属于语文学科范畴。”郦波表示。语文启蒙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感知能力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立在这两个能力基础上的语文审美能力的形成。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阅读,如何思考。

每个族群的母语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由遗传而来,郦波感叹说,这个巨大的宝库如果没有人主动去唤醒,将会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教育重“陪伴”

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方面,郦波提出汉字是表意文字,诗词是韵文,大声诵读对于母语感知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了解诗人生平、历史环境、创作背景。要善于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青少年可以跟着诗词去旅游、学生物、学哲学,等等。

关于家庭教育,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郦波提出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家长要主动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聊天,在陪伴过程中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习惯。他认为,教育首先是培养孩子树立自我人生的价值追求,这与家长的方向未必一致,但是一定要有自身的目标价值。其次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科学的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家长不必越俎代庖,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会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文学要“知人论诗”

提及阅读,郦波坚信一点:“你现在的样子其实藏着你读过的书。”他进而解释说:“如果不读书,只能困于一隅之地,原地踏步,而好读书、读好书就会有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前方等你。”对一个民族而言,族群气质是靠精神层面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而成,这种精神气质是和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一旦缺乏阅读,则难以体现民族的内生价值和凝聚力,因此,由阅读构建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重要。

在众多诗词类图书中,《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汇聚了名家大师关于古诗词的鉴赏文章,被郦波推为经典之作。还有随后的《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作为大众学习诗词鉴赏入门具有引领作用。孟子提出“知人论世”,郦波提出也要知人论诗,青少年也可以阅读唐代孟棨的《本事诗》,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他说,当知道写诗的人经历了什么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诗,这更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内容。郦波最近在写《唐诗简史》《宋词简史》《情诗简史》,试图将知人论诗、知人论世和审美分析结合起来。其中,《唐诗简史》曾入围“中国好书”评选。

文化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些年,连续七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对于全社会学习古诗词的社会氛围与族群气质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传播作用。”郦波说。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学,郦波提及欧洲的读书情况,法国人首先是读法国的文学经典,例如特别喜欢阅读雨果、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伏尔泰的著作。在法国人心中,英语的押韵效果远不如法语,这就是法国培养形成的族群自信。

任何一个民族,在教育上一定要引领文化自信。郦波认为,在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和族群气质的构建上,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然后再有一个世界的胸怀和视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郦波表示“在透彻地理解自身文明的精华之前,谈论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其实是隔靴搔痒”。只有确立了民族的文化自信,放眼看世界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兼收并蓄、海纳百川。

摘自《学习强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