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集团概况 集团新闻 教育科研
园丁风采 班级网站 园务管理 网站地图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机关幼教集团>>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文章内容
教育和生活融汇 学习与游戏贯通
发布时间:2007-09-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戚清波

  教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幼儿园课程也在进行着根本性的变革。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生活化、游戏化。也就是说,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如何让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学习方式,我们不断思考、实践着。

  一、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幼儿的生活

  我园以往的课程模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视课堂教学,以教材、计划唯上,忽视了幼儿的实际需要,忽视了生活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这不利于幼儿真正健康全面地发展。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和反思,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发展的大舞台。以幼儿生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自然融合了多个教育领域的内容,给予幼儿综合的、统整的学习,是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机的、生动的、现实的课程体系。幼儿不但能学习知识,更能锻炼能力,养成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系列活动《蔬菜的奥秘》就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的生活化课程。开学不久,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进餐时挑拣蔬菜,有的愁眉苦脸食不下咽,有的趁人不备偷偷扔掉。也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不吃蔬菜,希望我们进行教育。在与幼儿的交谈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对“蔬菜”的认识很模糊,甚至肉、蛋都被认为是蔬菜。于是关于蔬菜的活动应势而生,幼儿开始与蔬菜进行多方位的接触。1.参观小菜场,走进小菜园,感性地了解蔬菜;2.幼儿带来各种蔬菜放在区角里,在自由活动时进行更深入仔细的观察,分类摆放比较异同,互相交流自己的新发现;3.晨间谈话时,开展关于蔬菜的话题;每天午餐前进行今日蔬菜介绍,或讲故事,或猜谜语,形式多样;4.幼儿园的生活工作室,幼儿亲自制作蔬菜沙拉、拼盘;在家里,幼儿帮助父母捡菜、洗菜等。5.在关于蔬菜有何营养时,我摒弃了教师“一言堂”的方式,请幼儿自己寻求答案。幼儿从家长、书本和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知识,并在家长帮助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方式,如编成故事儿歌,或亲自讲述,或录制在磁带里播放;画成图画,配上简洁明了的解说词。幼儿进行主动交流。6.开展艺术活动。如制作蔬菜头饰、胸饰,创编小小音乐剧《蔬菜宝宝营养好》;幼儿画蔬菜,教师写上名称,贴在墙上,成了自己制作的“蔬菜大全图”……一系列的活动,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进了生活,融进了实践。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真正自我构建知识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了对蔬菜的了解,喜欢上了蔬菜,并积累了有关蔬菜的丰富经验,提高了观察、表达、实践等综合能力,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

  此外,根据时事生成的《非典时期》《飞向太空》;根据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成的《好吃的花生》、《我来种盆花》、《豆浆从哪里来》;根据周边环境中的热点生成的《多彩的火车》《我们的大润发》等活动,都是课程生活化的很好例证。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和基础,抓住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课程主题,并使教育活动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幼儿的学习就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尝试,去发现,去研究,在生活中获得长足发展。

  二、课程存在的新的立足点——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课程游戏化,意味着课程向幼儿自我开放,尊重幼儿个人的感受,关注幼儿的自我认识。在游戏中,幼儿亲自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互相作用,学习和积累相关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得以张扬,尊严和个人价值得以体现。

  如《快乐的动物》游戏活动:红梅公园秋游后,孩子们念念不忘公园里好玩的小木桥、树桩路等,也非常同情那关在笼子里,寸步难行的黑熊,他们说:“让我们建造一个动物乐园吧!”我们没有否决孩子们的异想天开,而是充分尊重、积极支持、大胆放手。孩子们为建造动物乐园忙得不亦乐乎,在材料的选择和具体的建构中绞尽脑汁,经历了多次失败。而正是一次次实践,使他们积累了关于科学、关于美等知识。如:怎样叠纸箱造出的山更高更稳;用泡沫插扳拼接在一起造迷宫,成“一”字形站立不稳,把它们拐弯后就能稳稳地站立;一个易拉罐极易踩翻,几个牢牢地绑在一起就成功地做成了梅花桩;形状各异的树叶在巧手组合下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把乐园装饰得更美。孩子们在自己建造的动物园里快乐地捉迷藏,钻山洞、走独木桥……原先集体教学活动中明确的具体目标,转化成无形的、幼儿自发的要求,隐含在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应用中,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直至关心、亲近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美好的情感的培养是活动的最大收获,会使幼儿受益终生。

  在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必须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和自主权,环境创设必须与幼儿近期的经验及其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吻合,使游戏蕴含教育教学目标,使活动具有计划性和发展意义。如“可爱的小脚丫”活动后,教师可开辟“小脚快来玩”区角,提供相应的材料,幼儿可利用小脚丫玩出更多花样:夹弹子、撕报纸、脚印画、搓纸团等;数学活动“二等分”,教师可以提供红枣、莲心、几何图形等实物让幼儿做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在游戏材料方面,我们应注意材料自身是否会促进幼儿学习和探究,是否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象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意义。因此,我们尽量提供一些半成品或原始材料,少提供成品材料。如《快乐的动物》中,我们没有利用现成的动物头饰,而是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创造,孩子们充分发挥:大栗壳是黑亮亮的眼睛,果冻盒是大大的猪鼻,梧桐树叶成了狮子的鬃毛,吸管是蝴蝶的触角……塑造出的动物形象充满童趣,让大人叹为观止。正如陶行知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幼儿在玩中,玩出了聪明才智。

  三、课程发展的新的整合点——家庭、社区资源

  《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地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空间,有利于教育方法、形式、手段多样化,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长效的影响。我们在进行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时,积极尝试与家庭、社区合作,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如邀请家长当“客座教师”,开展“家长沙龙”“亲子游戏”“家园对话”等活动,一方面积极利用了家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得以更新和提高,更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了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在开展具体 的教学活动时,我们把家长看作是能动的合作者,与每一位家长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认真考虑家长的建议。家长不再把教育看成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参与到教学中,自觉地配合着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家长的参与,使幼儿探索进入更深的层次,他们的学习是多向的,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并真正在生活中获得了活动的乐趣。如《蔬菜的奥秘》活动中:家长帮助孩子收集资料;带孩子走进菜园感受大自然的芬芳;让孩子参与制作菜肴的过程,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在这个活动之前,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蔬菜的认识是比较抽象贫乏的,在共同的探索中,我们时时感受到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的惊喜和快乐,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往往可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成为幼儿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时鲜活的凭借。我们带着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图书馆,感受书的海洋,知识的博大精深;参观奶牛场,了解奶牛怎么生活,牛奶的生产过程;和社区老人联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请社区民警来园活动……幼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发展了社会意识,并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的发展。

  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教育资源整合化,使幼儿教育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一片更为拓展的土地,有了一个更为丰富、和谐、快乐的发展世界,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都会更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