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集团概况 集团新闻 教育科研
园丁风采 班级网站 园务管理 网站地图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机关幼教集团>>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文章内容
幼儿园故事教学尝试一二
发布时间:2009-09-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webmaster

幼儿园故事教学尝试一二
常州市武进机关幼儿园  钱小霞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幼儿文学中的一类。因为它丰富、曲折、有趣的情节、优美生动、诙谐逗人的语言以及出人意料的感染效果而深受孩子的喜爱。同时,它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以及教育的价值也是幼儿教师偏爱的原因。

    在参加语言课题组后,我对故事教学不再是以前老套而又肤浅的看法、想法和做法了,而是眼前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故事教学的魅力和价值如此之大,故事的教学方法如此之多。所以,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选好教材,激发兴趣

    选择的内容要避免盲目性,应从故事的可读(听)性、幼儿的年龄层次方面考虑。

    1)故事的可读(听)性。可读(听)性涉及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故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和故事的长度等因素。判断故事的语言难易程度应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依据。幼儿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语言习得的。因此,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幼儿的语言水平之内,又要包含新的语言知识。如果幼儿理解不了故事中大部分语句,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他们失去听或读的兴趣。此外,图片和体态语言也是帮助幼儿听懂有定语言难度的故事的有效手段。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应选择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从小班到大班,故事内容的复杂性应该是呈梯度上升的。从故事的长度来看,用于课堂讲述的故事不可太长,因为听故事是个紧张兴奋的过程,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太长的故事会使他们疲倦,失去听讲的兴趣。书面阅读的故事可以稍长些,因为幼儿可以重看前面的内容。另外只有情节突出的故事才具有可读性,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时所忌讳的,用于幼儿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
选择故事时,教师应选择线索清晰的故事,以便于孩子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的内容。

    2)幼儿的年龄层次
这是选择故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低龄幼儿,宜选择重复率高(包括词、句与段落的重复)且朗朗上口的故事。这对幼儿牢固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以及形成正确的节奏感很有帮助。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灌输着复杂和抽象的东西内容长一点的东西,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知识面、增长了智慧。

    二、分析教材,挖掘内涵
    尊重幼儿独特的内在体验和感受,尊重幼儿的百种语言,通过恰当的方法引领幼儿进入作品意境,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迁移,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改变故事教学中在结尾处例行公事地提问,再把概括好的主题思想告之跃然的现象。

    三、设计活动,寓教于乐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讲故事”。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乐”,除了听或读以外,一般没有其他活动,而前者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目的的途径。   
    1)推翻常规,开拓幼儿思维 ; 
传统的故事教学采用“你听我说,你问我答,你演我看”的方式,极大局限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限制了幼儿全方位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语言课题组研究贯彻”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之原则,把故事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较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  
    在这次课题组开课中,我选择了大班故事活动《小红伞》,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故事制作成一本本小书,先由幼儿自主阅读,在他们充分地仔细观察过画面后,我再和孩子一起阅读大书。在阅读大书的时候也不是由我逐页讲述,而是请幼儿上来翻到自己印象最深的那页,并让他们自己讲述画面上所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根据画面上的地点、人物就能串联成一小段故事情节。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幼儿从意料中一下跳到意料之外,从而引起了他们思维的快速转动,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想说、要说的交流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教学策略,如多媒体演绎情境,为幼儿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遐想中填补空白,让幼儿在进行个性化补白的过程中融入作品;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动作中体验、理解作品。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评价幼儿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同时降低听的难度,提高故事的可听(读)性。

    2)艺术的渗透,自由的创编,激发情感

    在故事教学完成的基础上,可让幼儿根据故事进行自做贴画组合,也可让他们续编故事或着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既理解了的故事,又巩固了内容,并使幼儿获得愉快的积极情感体验。活动中,老师要及时的给予幼儿肯定,敏感的观察他们的反应,这样不仅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整合课程是人本的、综合的、真实的、互动的,它能使幼儿在多领域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各项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对于口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应在讲完故事后,多让幼儿听录音磁带,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活动。例如,可让幼儿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为故事添加些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也有益于训练幼儿的推理和想像能力。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当幼儿试图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这些活动应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此外,幼儿是喜欢表演从录像中看到的短剧和故事的,通过表演他们将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1)优化语言教育中的提问质量

    教师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思性、想象力、推理性、双向性、幽默感等,改变选择性提问居多,一问到底,问题机械化等现象,使提问能启发、极力幼儿的思维,促进想象,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逐步引导幼儿养成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在思考中有发现,独立组织语言,使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2)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机智

    教师必须能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或出现的问题捕捉挈机,和孩子真正互动,使得教学生动活泼,具有时效性;对于幼儿的应答,教师能尽心有效提炼,给予幼儿语言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方面也是我所欠缺的,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  
讲故事在幼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幼儿期,兴趣是他们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在孩子们的眼里,学习€€生活和游戏都是没有界限的。因此,用生动、活泼、有趣、直观,好听的讲故事形式教育幼儿会让幼儿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