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推进 互动中提高──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几点体会 如今,家园合作已经成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和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并逐渐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家庭接受和幼儿园普遍实践着,成为一股促进幼儿发展的强大合力。众所周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影响着幼儿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质量,而合力的强弱则完全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合作程度,两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双方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当双方相互默契、协调时,家园互动则对幼儿发展和学前教育的推动力最大;反之,则事与愿违。 幼儿园作为实施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对于家园合作的程度和方向掌握着主动权,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家长工作方面,掌握着决定权的幼儿园只有主动出击,实实在在从为幼儿服务出发,与家庭真诚牵手,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目标。我们把我园的尝试归结为两句话:“立体式推进,互动中提高”。所谓“立体式推进”,就是围绕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打破常规做法,在不同时段,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来培育合作的氛围,创造合作的条件,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整体推进,努力构架出立体式的家园合作模式。 一、新形式,新思路 我们首先认真总结原有的家园联系活动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新的形势和我园教师的特长,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启发全体教师创造性地思维,对家园联系活动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集思广益,从多个角度不断拓展活动的内容,创设合作的条件,并将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努力构建起立体式的家园合作模式,努力畅通多元的、开放的、深层的信息渠道,让家长对自己关心的实质性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从幼儿园纵向管理层面上来看,我园有园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大型庆祝娱乐活动、全园性的家教讲座、全园性的报刊宣传,给全体家长朋友的信等等;在级组层面,有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小班新生适应活动、大班毕业离园活动、春天踏青、小小书信寄深情活动、秋天郊游和合宿活动,等;在班级层面,有亲子活动、半日活动、家长会、客座教师、电话家访、主题活动介绍、幼儿成长档案,等等。 二、 新内容、新价值 再如,我们将每月《家园联系手册》作为家园沟通的心灵之桥,尽量以书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心灵的交流。孩子近期表现如何?虽然平时教师和家长也互有交代,但大都是口头的,一旦成为文字,家长将更为在意、上心。因此,我园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求语言具体实在。如:手工独立完成了、孩子愿意开口说话了……这一点一滴,不但能折射出老师的爱心和细心,而且能让家长体会到孩子的进步。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教师要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如情绪、进餐、睡眠、饮水等问题,将孩子在园的表现一一记录下来,让家长及时了解。这样,既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又大大提高了家长与幼儿园配合的主动性。到了中班,要侧重于孩子的交往、认知、观察、兴趣和坚持性等方面的交流,以促进孩子的更快成长。大班时,则侧重于学习、行为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协调、创造性探索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使《手册》填写体现出阶段性、针对性和发展性,使之促成家园双方的情感互动。三是多鼓励,少揭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多向家长汇报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不足则用委婉的语气、提希望的形式表述。这样的方法比较能够为家长接受,从而唤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培养信心四是具体指导,及时帮助。对家长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分析,将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法贴在班级《家长园地》上,供更多家长阅读;将个性问题的参考意见粘贴在相关的《手册》上,与家长进行探讨。总之,赋予《家园联系手册》新的内容,让家长们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方法,他们的反馈信息内容丰富,有的能尝试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客观认识孩子的优缺点,有的还真诚地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更为认真、细致地观察孩子,引导孩子;最重要的是家园之间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使教育目标一致、方向一致,针对性强,更有效。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深切感受:按照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全面、和谐的个性发展为重点。但家长却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希望教师能给孩子上更多的课,学更多的儿歌、数学等,这样的认识落差往往会使幼儿园的许多有效探索、创新举措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通过经常性的家长参与和更多的双方互动来缩小双方的教育认识差距,使家长的期望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趋向一致。 在实践中,我们从发展幼儿、服务幼儿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了形式多样、互动性较强的家园共育活动,如客座教师、小小书信寄深情活动和亲子活动,等等,试图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互动,实现幼儿、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共同提高。但是,让家长主动参与和配合也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我们的有效方法是: 三是把握原则,恰到好处。活动设计是一门艺术,活动组织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家长,不能让活动成为家长的负担,因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家长个性不同,如果教师过分热情或要求太多,就可能引起家长的反感。二使适时性原则。家长有自己的工作时间,幼儿园开展活动最好是利用放学前一小时或者休假日,这样既可以保证家长参与活动,又可以免去家长向单位领导请假难之苦。三是互动性原则。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家长、幼儿、教师充分互动起来,才能保证活动更有价值,三方面更有收获。 总之,幼儿园在家园联系活动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将幼儿家庭看成是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的伙伴,确立家长也是学前教育的主体的理念,坚持立体式推进、互动中提高的思路,全方位、多视角审视家园共育和家长工作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主动出击,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和载体,加强与家庭、家长的联系的力度、频率,形成家园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整体推进,促进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面的共同发展,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