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运用图标进行诗歌教学 常州市武进机关幼儿园 堵怡双 在诗歌教学中,图标是一种辅助诗歌教学、发展幼儿语言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汉字,它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所以说,图标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学习诗歌的载体。但在使用图标的过程中,大家却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如有的老师精心设计、制作了图标,却只是在活动开始时作为一个引子,给幼儿欣赏一下,便弃之不顾了;还有的教师将图标单纯地作为记忆的工具,只在学习诗歌时,让幼儿机械地看着图标学习朗诵……如何灵活运用图标,充分发挥它在诗歌教学中的利用价值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语言教研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在一系列实践研究中,摸索出了一些巧用图标的方法,让图标在诗歌教学中尽展其能。
一、图标在诗歌教学中的呈现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发现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不同的诗歌作品,如果采用了恰当的呈现方法,就会起到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使幼儿快速理解诗歌等多种作用。 重叠法就是我在小班《下雨了》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图标呈现方法。《下雨了》是一首很有趣的诗歌,小动物的形象也非常可爱。活动中,我先设计了一幅雨天的背景,然后把诗歌中的人物图标根据内容按顺序重叠着藏在后面,并告诉幼儿有很多的小动物在下雨的时候出来玩呢,出现了小兔,边念诗歌边请出了小兔,小兔后面,还有谁会出来玩呢?……小朋友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他们都瞪大眼睛,屏住呼吸,用目光送走了一个,又迎来了一个。图标重叠法的使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记住了诗歌中的角色,而且还及时掌握了诗歌人物的前后关系,为孩子们学习诗歌奠定了基础。 在呈现图标时,除了重叠法,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其他方法,如大班诗歌《我班有个小问号》,我们采用了筛选法,老师念诗歌,幼儿选图标,一首诗歌念完了,孩子们也把诗歌图标筛选出来,并完整地按顺序排列好了,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积极参与了图标的筛选,而且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对诗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遮盖法我们用在了中班诗歌《大树和小鸟》中,学习时我们先出现第一个图标:大树,第二个图标用纸盖住,请幼儿猜猜“大树会找谁做朋友?为什么?”在幼儿各抒己见后,请幼儿揭开覆盖纸,露出了小鸟图标,与此同时教师朗诵诗歌。这样,幼儿在猜一猜、看一看、听一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记住了诗歌。 二、图标在诗歌教学中的隐藏 在诗歌新授活动中,幼儿一旦脱离了图标,他们就会念得很不整齐,甚至出错,这是因为幼儿在学习时是依靠图标来记忆诗歌的,这种记忆是短暂的、机械的、表面的,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将诗歌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图标隐藏法。当幼儿借助图标理解了诗歌,准备学习朗诵时,第一遍可以隐藏掉一个图标,让幼儿看着剩余的图标完整朗诵诗歌,这时他们会对消失的那个图标特别关注,从而有意识地去记忆;第二遍时,再隐藏掉两三个;第三遍可将图标全部隐藏起来,让幼儿朗诵,孩子们在这样由多到少的图标提示下、在由易到难的记忆挑战中,不仅能快速将诗歌掌握,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非常高涨。
三、图标在诗歌教学中的对比
在使用图标过程中,我们发现结构清楚、有一定重复规律的诗歌很适合用对比法。只要将每段诗歌的图标排列好,请幼儿找出每幅图中图标的相同点、不同点,就能使幼儿很快掌握诗歌的结构,便于记忆,便于创编。在学习诗歌《风在哪里》时,幼儿就发现三幅图中都有“风”、“?”、“嘴巴”这几个图标,不同的是第一幅的中间是“树”,第二幅中是“花”,第三幅是“草”。在具体形象的图标对比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风在哪里》的结构特点,寻找到了每段重复的诗句,同时也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变化,使诗歌学习显得既轻松又有趣,还为创编诗歌打下了伏笔。 四、图标在诗歌教学中的奖励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让图标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外,我们还挖掘出了图标的其他利用价值。奖励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学中,我们除了制作大图标做教具,还配套制作了许多小图标,把它们作为督促幼儿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学习的奖品,随时奖励给他们,可贴在胸前或手上,这样不仅在无意中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诗歌表演作了准备。
在《大树和小鸟》教学活动中,我制作了大树、小鸟图标胸饰、“大树”和“小鸟”的文字图标作为奖品,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大声回答问题、整齐地朗诵诗歌时,我就结合诗歌教学进度,把小图标灵活地分批奖励给他们,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自律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完诗歌后,我请幼儿根据获得的奖品确定自己的角色,边念诗歌边表演:高高的大树,树上飞来了小鸟,小鸟唱歌,大树摇摇,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孩子们戴着胸饰、指偶表演诗歌,开心极了。 在大班的诗歌教学中,我们还经常根据诗歌内容制作一些文字小图标奖励给幼儿,逐渐培养他们对文字的兴趣,为他们入小学学习作准备。在《我班有个小问号》中,我们准备了“太阳、星星、飞机”的文字图标;在《顽皮的小雨滴》中,我们把其中的关键动词制作成了小图标,有“滚”“跳”“蹦”“钻”,活动中,幼儿对这些获得的图标奖品都异常珍惜。 五、图标在诗歌教学中的填空 “图标填空法”是创编诗歌时应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具体直观地呈现幼儿的思维,有助于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增强想说、敢说的信心。教师根据诗歌内容,事先在每份操作纸上列出一些图标,只是在需要幼儿创编的部分留出空白,让幼儿自己创编添画,这样既节省了绘画时间,又能提醒幼儿根据所有图标编出完整、清晰的诗歌,享受诗歌创编的乐趣。
诗歌活动《下雨了》中,在活动最后为幼儿提供的学具上,我把诗歌中的人物按顺序印在一张长条形的纸上,并将纸折叠起来做成一本小书,幼儿边朗诵诗歌边展开小书,诗歌念完了,可小书上还留着一张空白的纸,我就启发幼儿:下雨天,还会有谁出来玩呢?它会出来干什么呢?小朋友们回答可积极了,有的说小鸟会出来跳舞;有的说小狗会出来找骨头吃……随后让幼儿把创编的内容添画上去,再请他们把小书从头到尾朗诵出来,诗歌就变的更丰富、更精彩了。 以上这些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虽然简单,但却实用。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我们教师应在诗歌教学中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展幼儿创造思维能力,让文学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田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