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 绿色网站建成使用中
  • 1222222222222222222222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绿色幼儿园>>绿色课程>>绿色主题>>文章内容
    小班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1-11-2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动物狂欢节

    一、 主题背景

    根据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中寻找制定主题网络的线索和依据。

    一次,天天拿着一根青瓜在和聪聪激烈地讨论着。我走过去了解缘由,原来天天从家里带来了一根青瓜想给小白兔吃,可是聪聪说小白兔不爱吃青瓜,爱吃红萝卜。于是两人就争吵了起来。往后几天我细心的观察小朋友,原来他们经常关心小动物是吃什么的?班上大部分幼儿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的,小班幼儿喜欢动物,他们经常与身边熟悉的小动物一起玩耍,抱抱它们,抚摸它们,跟它们说悄悄话,愿意亲近小动物。鉴于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我就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动物为主题,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等系列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对小动物的感受与认识。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努力把不同领域的活动融入进了,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了解动物、表现动物,让孩子们勇于大胆表演、大胆创造,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表现欲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多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这样一个活泼有趣的主题,可以让孩子很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大量的音乐与活动中快乐成长,有效地增长了他们的智慧。

    二、 主题总目标

    1.     模仿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了解它们爱吃的食物。

    2.     了解集体活动的常规,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形成和集体一起行动的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萌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 主题网络

     

     四、资源利用

    1.信息资源:关于本主题的一些录像、图片、资料等。

    2.家长资源: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动物图片或动物模型等,并请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熟悉了解各种动物。

    3.物质资源:各种废旧物品都可以作为制作小动物模型的材料,如各类瓶、罐、泡沫等。

    五、关键活动

    活动1:动物乐园(综合)

    活动2:动物怎样睡觉(健康)

    活动3:小蚂蚁搬豆豆(美术)

    活动4:小动物的新房子(数学)

    活动5:美味的食物(科学)

    活动6:快乐的小小鸡(音乐)

    活动7:快活的小蝌蚪(美术)

    活动8:千与千寻(体育)

    六、主题环境创设

    类别

    创设情况

    相关材料

    1.     创设“动物”的墙饰,张贴幼儿与小动物的合影

    2.     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资料张贴在主题墙上。

    3.     将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布置在教室。

    1.     布置墙饰品的材料。

    2.     小动物相关的图片

    3.     幼儿作品和调查表。

     

     

    展示区

    将幼儿与家长一起用各类材料制作的“动物”模型布置成动物乐园,随时供幼儿观察学习。

    动物模型

    表演区

    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

    动物的头饰、录音机、磁带等

    阅读区

    家长收集的动物的图片资料供幼儿阅读

    有关动物的资料

    建构区

    为各种动物造新房子

    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房子造型的图片

    益智区

    幼儿在玩一玩、说一说中提高对动物的认识

    有关动物拼图、动物走迷宫、图片、模型等

    美工区

    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动物

    图片、范画等

     

    七、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1:动物乐园(综合)

    活动目标

    1.     在说说、看看、玩玩中,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

    2.     体验游戏的乐趣,更加喜欢、亲近小动物。

    活动准备:

    1.     儿歌:《你和我,我和你》

    2.     动物图片,挂图:《一起玩》

    活动过程:

    1.     今天我们去一个有许多动物的地方,猜猜是哪里?(动物园)

    2.     现在我们开着小汽车准备出发。

    3.     动物乐园到了,(出示动物园),大门上写了三个大字“动物园”。

    4.     你们看见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

    5.       你们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许多的小动物。用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小鸡,请幼儿猜猜看,教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再学学青蛙的叫声,请自愿的幼儿用形体动作“说出”答案

    6.       展示挂图,并和幼儿一同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科学”《一起玩》,请幼儿学学里面各种动物的动作。

    7.       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轮流派上一人上台,按照教师给他看的动物图卡表演该种动物的特征,哪一组最快猜出答案就得一分。

    8.       活动进行一段落后,可带领幼儿念儿歌《你和我,我和你》作为活动结束。其中小鸡、青蛙可换为小猫喵喵喵,公鸡喔喔喔等。

     

    附儿歌  

              你和我,我和你,

              你学小鸡唧唧唧,

              我学青蛙呱呱呱,

              你和我,我和你,

              唧呱唧呱唧唧呱。

    活动反思:

    这是本主题活动的开端,也起着导入作用,在设计本活动时,我考虑到小班的年龄特点,可能小动物的叫声能较为引起他们的注意,我把小动物的叫声与儿歌联系起来,并加入形体动作,让幼儿在看和听中认识小动物,并能协调地做手势动作,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2:动物怎样睡觉(健康)

    活动目标:

    1.     认知:知道小马、小狗、刺猬、蛇等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方式。

    2.     能力:模仿小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掌握正确的睡眠方式(向右侧卧)。

    3.     情感: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

    活动准备:

    1.     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或图片。

    2.     课件、音乐磁带。

    3.     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法:

    师: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好吗?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

    二、故事提问法

    1.     播放完课件,提问幼儿: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是怎么睡觉的?

    (1)           教师和幼儿一起模仿小狗的叫声,教师介让幼儿把耳朵贴在小手上,另一手轻轻敲击手。通过体验感知法,让小朋友明白小狗耳朵贴着地面睡觉是为了听见轻微的响动,在睡觉时保持较高的警觉性。

    (2)           回想小马睡觉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小马是站着睡觉的”。让幼儿模仿小马睡觉,发现这种睡觉方式不适合幼儿。

    (3)           接着回想小刺猬图片,发现小刺猬缩成刺球睡觉,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发现这种睡觉姿势也不适合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它为什么要缩成刺球睡觉呢?教师可给予帮助:“原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其它动物的伤害”。

    (4)           继续回想蛇和鱼睡觉图片。发现蛇和鱼居然睁着眼睛睡觉。组织幼儿模仿。发现做不到,教师提供答案:因为蛇没有眼睑,所以眼睛合不上。

    2.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加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幼儿乐于表达的心理。

    3.     播放有典型性的动物睡眠图片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可能知道的动物睡眠方式很少,这时再让幼儿看一下有典型性的动物的睡眠方式。

    三、游戏体验法:

    幼儿在感知动物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充分调动其对活动的积极参与性,表演游戏“狡猾的狐狸”。教师扮演狐狸,幼儿戴上其它动物头饰,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和叫声。音乐一停,“小动物”马上做睡觉动作。谁做错了就要被拖进狐狸洞。

    四、播放摇篮曲,在乐曲声中让孩子休息一会。

    活动反思:

    在模仿了小动物睡眠的方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这些睡眠方式适合我们吗?教师及时地把握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什么样的睡眠方式才适合我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睡眠方式是向右侧睡。使幼儿不知不觉掌握正确的睡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活动3:小蚂蚁搬豆豆(美术)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线条画小蚂蚁,通过头和身体方位的变化大胆表现蚂蚁的各种形态。

    2.以游戏的方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记号笔、食物图、范画蚂蚁若干只、大毛毛虫一只;

    2.自编故事《蚂蚁搬虫虫》;

    3.长卷画纸、KT版。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导入语:天一天一天变冷了,小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

    1.边画边提问:

    看,这三个圆圈连在一起的小动物会是谁呢?

    2.交代蚂蚁的画法。

    1)教师接着画:“头上有一对富有灵气的小触角。”

    2)画眼睛、嘴巴:“圆圆的眼睛,小小的嘴巴。”这个小动物是谁呢?

    3)教师再接着画:“身体上长出许多的小脚。”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六只脚。)

    “小脚握紧小拳头,真有力!”

    4)“小朋友这下你们总能猜出来了吧,是什么小动物?”

    “哦!一只可爱的小蚂蚁啊!”

    二、欣赏与讨论:

    1.教师以故事形式向幼儿展现各个蚂蚁搬东西的各种形态。

    故事:“这只可爱的小蚂蚁走呀走,发现了一个大虫虫,小小的蚂蚁可是搬不动这条又长又大的毛毛虫。怎么办呢?它用触角碰了碰,向周围的好朋友发出讯号:快点过来搬回家!听到信号后,一只蚂蚁赶过来了。”

    1)教师画一只正面搬东西的蚂蚁。故事继续。

    “这只蚂蚁看起来力量很大,一对触角竖起来集中了全身的力量,小脚踩在地上稳稳地站着,小手用力地向上推大毛毛虫。可是怎么推也没有推动。”

    2)教师再示范一只趴在地上的小蚂蚁。故事继续。

    “又来了一只小蚂蚁,它的触角使劲朝毛毛虫顶去,六只小脚不停地在地上蹬啊蹬。嘿!大虫虫好像动了一下。”

    3)教师依次出示更多不同姿势的蚂蚁。故事继续。

    “四个、五个、很多个蚂蚁一起来帮忙了,大虫虫终于搬起来了,它们一起抬着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教师逐个讲解蚂蚁的动作。

    提问:这群蚂蚁搬虫虫时做了各种各样的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三、合作画:蚂蚁搬东西。

    1.教师引导幼儿作画:地上还有好多好吃的,蚂蚁们应该可以美美地享受一个冬天了,可是一个蚂蚁搬东西,搬也搬不动,两个蚂蚁搬东西还是搬不动,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很多蚂蚁一起使劲搬食物就能抬回家。

    2.小朋友,请你们拿好记号笔,找个空位置,一起来划一划许多蚂蚁搬东西。

    3.幼儿听音乐在长卷上画画。

    四、结束部分

    播放《蚂蚁搬豆豆》音乐,请“小蚂蚁”把食物抬回家。

    师:小蚂蚁们,食物搬起来了吗?(放音乐)我们一起把这么多食物抬起来吧!客人老师,请你们为我们加油吧!

    活动反思:

    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肯蒂诺是不受孩子们的欢迎,而设计一堂有趣、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给予孩子们的不止是那么一点点的收获,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影响甚大。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能结合新纲要指示,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以新颖的、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在边学边享受中体验活动带来的无限快乐。

     

    活动4:小动物的新房子(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游戏的爱好。

    活动准备:

    1.有数字编号的5幢房子。

    2.带有不同图形和数量的动物钥匙5把。

    3.幼儿的操作房子和相应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漂亮的新房子。

    1.向幼儿公布好消息,小动物们要住新房了。

    2.幼儿观察房子,数数一共有几幢房子?是哪些房子?

    3.按房子编号从小到大排队。

    二、找房子。

    1.老师介绍找房子的方法——每只动物都有一把钥匙,钥匙上图形的数量就是新房子的编号。

    2.师生共同尝试找房子。

    3.幼儿轮流帮其他动物找房子。

    三、房子上的标记。

    1.介绍贴标记的方法——小动物怕客人找不到他们的新房子,所以想请小朋友在新房子上贴上他们喜欢的食物的标记,师生共同尝试粘贴标记(根据房子上的编号贴上相应数量的食物。)

    2.幼儿粘贴标记。

    3.到小动物的新家做客。

    活动反思:

     3岁半到四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小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物取物,本活动通过对小动物和小动物的食物让小朋友复习数字,比传统的数数和看字读数有趣很多,相对幼儿来说,也更加有兴趣。

     

    活动5:美味的食物(科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萌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通过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学会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4.提高幼儿的交往自主性及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若干(金鱼、小乌龟、小鸡、小鸭、小兔);

    2.小动物的食物:玉米、米粒、红萝卜、青菜、青瓜、鱼饲料、虾皮、蚬;

    3.小鸡、小鸭、小兔、小乌龟、小金鱼头饰若干;

    4.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小动物,引起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的兴趣。

    1.今天小狗带来许多小动物跟我们做朋友,让我们瞧瞧有哪些小动物?

    2.教师边带领幼儿观察,边向幼儿介绍动物的名称。

    二、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自选食物去喂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在喂养过程中观察小动物最喜欢吃哪些食物,还吃哪些食物。

    1.教师参考语:“你们想不想和小鸡、小鸭它们做朋友?”“小动物们说肚子有点饿?你们想不想给它们喂食呀?”“这里有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它最喜欢吃些什么?”“现在我们一起去喂小动物吧!”

    2.教师在幼儿喂养过程中指导幼儿正确的喂养方法,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食物,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讲述。   

    三、    小结: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各种小动物的进食情况,并讲述自己喂养小动物时有趣的事情。教师提问:

    1.刚才谁跟××(小动物)做好朋友类?

    2.你怎样和它做好朋友?

    3.你请它吃了些什么?它喜欢他吃么?

    4.××(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什么?

    四、游戏“小动物找食物”,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熟悉常见动物的进食习性。

    重点指导幼儿能在而过结束后找到与头饰相应的食物,并把食物送回家,看谁送的食物最多。

       五、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一起把小动物送回养殖场。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在依据幼儿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动物的进食习性),以幼儿自主活动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索,积极表现自我,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

     

    活动6:小小鸡(音乐)

    活动目标:

    1.  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  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活动准备:

    1.小小鸡一群,供幼儿观看。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
    .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
    幼儿看小鸡,听歌曲的旋律。(听觉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动作感受)

    二、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
    1.
    教师表演小小鸡。(老师边唱边带小小鸡去草地)
    2.
    幼儿听歌曲用动作模仿小小鸡。(背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
    3.
    老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4.
    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
    三、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
    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
    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我们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妈妈找小鸡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7:快活的小蝌蚪(美术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     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       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     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 从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 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2.     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

    (1) 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们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让幼儿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 请画的好的幼儿到前面画一画。

    (3) 教师示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先用手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游动了,想画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 幼儿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那笔添画。

    C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3.     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4.     活动延伸:

    幼儿头戴小蝌蚪头饰,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活动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设计的这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能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主想象、大胆创作,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8:千与千寻(体育)

    活动目标:

    1.     练习走、爬、钻等各种动作,并能有所创新。

    2.     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勇敢大胆的精神。

    3.     愿意和同伴交流协商,提高社交能力。

    活动准备:

    1.     晨间体锻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玩钻圈、平衡木和爬垫。

    2.       鸡、猫、乌龟头饰各为儿童人数的三分之一。

    3.       三位佩戴鸡妈妈、猫妈妈、乌龟妈妈头饰的老师站在场地周围。

    4.       鸡妈妈前设置一个平衡木,猫妈妈前设置一个铁桶,乌龟妈妈前设置爬垫,垫子上用皱纹纸装饰成草地。

    5.       录音机、磁带。

    6.       各种糖果若干斤。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

    1.       教师带领小动物们来到场地上,亲切的说:“小动物们,我们要做早操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做伸臂、弯腰、踢腿的动作走到场地中央。

    2.       “小动物们,你们的妈妈今天都来和你们做游戏了,谁能不怕困难,钻过圈、走过小桥、爬过垫子,找到妈妈,妈妈就会给你们一个最好的礼物,你们愿意吗?”

    二、    游戏“小动物找妈妈”

    1.     教师:“小动物们,你们要去找你们的妈妈了,小鸡宝宝照妈妈,但是前面有一座桥。小猫宝宝找猫妈妈,但是前面有一个山洞。小乌龟宝宝找乌龟妈妈,但是前面有一片草地。小动物们,你们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对了,我们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爬过草地,不怕困难找到妈妈,妈妈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礼物,拿到了礼物就回到老师这里,好吗?”

    2.     第一次游戏。教师细心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走、爬、钻,游戏结束后请动作多样的幼儿上来个别示范,进行表扬。教师提出第二次游戏的要求,请小朋友用各种方法走、爬、钻。

    3.     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相互交换头饰进行第二次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动作,即时表扬。

    4.       教师提出第三次游戏要求:想想看还能怎样走、爬、钻,看谁最动脑筋。请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宝宝没做过,去和相应的小朋友交换头饰,进行第三次游戏。

    三、    放松身体,学会分享,增进友谊。

    1.       幼儿听音乐做健康操。

    2.       请幼儿坐在场地上和同伴一起交换糖果品尝糖果。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通过研究,培养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    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一次次地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并不轻易放弃,也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断地追寻最佳的途径,这中间坚持性也很重要。

    2.    合作能力:同伴与同伴的合作很默契,他们乐于尝试其他同伴的方法,两个、几个人的合作都能够很好的完成,而且合作的目的也十分地明确,即解决问题。

     

    八、主题活动总结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这一点在小班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近阶段,在展开的“动物狂欢节”主题活动中,我们班的幼儿和小鸟,小兔,小狗,小猫等这些可爱的动物交上了朋友。小动物们不时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吸引每一个孩子。

    “动物狂欢节”活动内容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要。

    在此主题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以及动物喜欢的食物,动物睡觉的方式。通过充分的观察和感受,孩子们认识到了许多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们注意渗透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并表达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中,幼儿敢于表现,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此次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注重关注幼儿的兴趣,启发引导幼儿的积极思考与大胆动手制作,有机地将各个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整合了起来,在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美丽的秋天

    一、 主题背景

    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周围社区的树叶开始凋落了,枫叶开始变红了,菊花盛开了,一串红边得鲜艳了,小路变黄了……秋天丰富而多彩,是个处处都蕴藏着教育契机的季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追逐着翩翩飞舞的落叶,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小班幼儿年龄以及感知方面的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我们开展了《美丽的秋天》这个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中寻找制定主题网络的线索和依据。以我们班幼儿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为依据,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困惑,同时注重幼儿语言的启蒙和初步的艺术引导。

    二、 主题总目标

    1.     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会欣赏、观察秋天的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感受秋天的美。

    2.     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3.     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会从树上飘落,简单区分树叶并排序。

    4.     与小朋友一同探索,认识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的名称及特征。

    5.     认识菊花,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培养孩子对色彩的美感经验。

    三、 主题网络

     

     

    四、 资源利用

    1.       社区资源:新建小区,环境优美,草木繁多,更有成片的枫树。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美景。

    2.       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各种秋天的树,花以及各地名胜的秋天图片,发布在班级网页上全园共享,同时分享其他班级收集的资料。

    3.       家长资源:和孩子家长一起收集秋天的种子,干果,丰收的稻子,秋天的图片。和孩子一起完成秋天的主题活动资料,如:树叶资料卡,树叶贴画……家长带孩子一起收集,查阅资料,观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4.       物质资源:各种适合幼儿认识的种子,干果,花卉,树叶图形卡,以及制作菊花的线头,色卡纸等。

    五、 关键活动

    活动一:《社区里的秋叶》(综合)

    活动二:《秋天》(音乐)

    活动三:《大风和树叶》(健康)

    活动四:《美丽的菊花》(科学)

    活动五:《秋天的水果》(综合)

    活动六:《多彩的树叶》(美术)

    活动七:《落叶》(语言)

    活动八《树叶排队》(数学)

    活动九:《保健老师对我说》(健康)

    六、 主题环境创设

    1.     主题环境设计:

    孩子挑选两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班级中。

    通过美术活动《红树叶黄树叶》一起绘制成主题板上的大树。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树叶拼贴活动,树叶拼贴画。树叶标本,秋天照片,秋天的散文。

    2.     区域设计:

    图书角:

    有关秋天的图书和故事磁带,以及家长制作的树叶标本。

    音乐区:

    准备了各种节奏乐器、音乐带《秋天》。孩子可以演唱歌曲,也可以扮小树叶随音乐跳舞。

    认知区:

    准备了各种水果图片若干,“什么水果不见了”的游戏。

    结构区:

    用积木拼搭各种果树,发展堆高和拼搭的技能。

    制作角:

    三组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给果树画果子,用手指蘸了颜料,在果树上点画。

    第二个活动是做水果,用橡皮泥的做水果。

    第三个活动是制作菊花,用纸撕出菊花花瓣的形状,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菊花粘贴起来。

    七、 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1:社区里的秋天(综合)

    活动目标:

    1.会欣赏、会观察秋天的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感受秋天的美,有一定的想象力。

    2.学习词汇: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到勤德社区进行实地观察。

    2.到户外观察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察秋虫等活动。

    3.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利用谈话引出主题。

    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以此引出故事名称。

    2.讲述故事。

    要求幼儿能认真倾听,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3.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树叶是怎么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故事中的树叶分贝落在了什么地方?

              树叶掉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4.学习动词:找出故事里运用的动词,并通过做动作、学说话加以体会和理解。

    5.幼儿想象讨论。

    1)师:树叶还会落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小朋友模仿故事的语言进行完整讲述。

    2)小朋友想用树叶做什么?

    6.观察落叶。

    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秋叶飘落的景象,玩风吹秋叶飘落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园、社区资源。这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在“秋叶飘”主题中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找秋天、拾落叶,因为我们幼儿园处在小区内,于是我们在“秋天的落叶”中组织孩子走出幼儿园,到小区里拾落叶等,这凸显了资源充分利用的好处,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信息。

    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在社区里找秋天,他们发现了树叶变黄、变红了,并随风飘舞着,对洛阳飘舞的美景赞叹不已,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知道原来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来了,于是他们一起高兴地捡落叶,快乐地学着小树叶飘落的情景,体验这个秋天到来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2:秋天(音乐)

    活动目标:

    1.会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知道“小树叶”被“清洁工”扫到后才能移动位置。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扫帚、清洁工服饰。

    2.观察过清洁工的工作。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动画,激发情感。

    提问:“秋天有些什么景色呀?

    秋天到了,树叶怎么了?

    树叶是怎么从树上飘落下来的?

    最后树叶怎么样了?”

    2.老师示范唱歌。

    提问:你们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3.幼儿园学唱。

    要求幼儿园边唱歌曲边按歌词表演动作。

    4.集体游戏。

    1)师:教师扮清洁工,幼儿扮小树叶,集体玩游戏。

    2)师:个别幼儿扮清洁工,集体学习一边唱歌一边扫树叶。

    3)一幼儿扮清洁工,其余幼儿扮小树叶,边听音乐边游戏。

    5.活动讲评。

    对一直跟着老师表演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首旋律抒情、意境优美的歌曲,在整首歌中描写了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情形。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光是老师用语言来讲述歌词内容,他们是不是能够很好地理解的,所以在课前我就根据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从网上下载了动态图片。在活动一开始,我就先播放了一段画面,小朋友很快被吸引住了,他们直观地感知到了小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在空中到处飞呀飞,最后亲亲地落在地上。接着我就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让幼儿熟悉歌词,“秋天到了,树叶怎么样了》树叶上是怎么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树叶怎么样了?”在提问中我还通过让幼儿园来做一片小树叶,用身体动作来学一学。在幼儿理解并掌握了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我就进行了师范演唱,在此环节中我就发现很多小朋友能够跟着老师来唱,看着小朋友对歌曲很干兴趣,我就让幼儿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做一做。最后,我就让幼儿来玩游戏,通过游戏来进行进一步掌握和熟悉歌曲内容。

     

    活动3:大风和树叶(健康)

    活动目标:

    1.学会听信号做相应的跑、走动作。

    2.散跑时注意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观察过秋风吹,树叶飘落的景象。

    2.轻柔的音乐和激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幼儿扮演小树叶,在轻柔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舞蹈做各种准备动作。

    二、游戏“大风和树叶”

    1.交代游戏玩法,四散地尊在场地上。教师扮大风。

    听音乐:听到轻柔音乐时,“大风”轻轻吹,“树叶”轻轻走;

    听到激烈的音乐时,大风发出“呼呼”的刮风声,“树叶”轻轻地跑。

    风停了,“树叶”蹲下。

    动作随音乐交替重复。

    2.教师扮演大风,游戏1~2遍,提醒幼儿奔跑时不碰撞。

    3.请个别幼儿扮演大风,进行游戏。

    三、结束活动

    以“扫落叶”的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们在“跑”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的约束、自我保护。懂得了在大集体活动中,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活动4:美丽的菊花(科学)

    活动目标:

    1.    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    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

    3.能关心、爱护花园里的花。

    活动准备:

    寻找花园中正在开放的菊花。

    活动过程:

    1.观察菊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花园,让幼儿观赏菊花,运用语言、表情诱发幼儿观察兴趣。

    提问:这里的花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漂亮,有红色、黄色、紫色……

    2)根据教师的提问,让幼儿再次观看菊花,感知菊花外形特征。

    提问:菊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像什么?菊花的叶子像什么?

    2.围坐在菊花旁边,欣赏儿歌,引发爱护花的情感。

    1)提问:花儿真美,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呢?

    2)师生一起念儿歌。

    活动延伸:

    幼儿初步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之后,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用纸来制作美丽的菊花。

    活动反思:

    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之一,我们把教学的场地安排在户外,在大家与菊花近距离接触过程中了解菊花,喜爱菊花,爱护菊花。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观察的顺序,语言的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之后的延伸活动制作菊花,孩子们在观察,认识菊花之后用纸撕出菊花花瓣的形状,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菊花粘贴起来,这个活动对小手灵活性要求更高,孩子们在反复练习之后,发现自己成功的时候,特别高兴。

     

    活动5:秋天的水果(综合)

    活动目标:

    1.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初步表达对水果的认识。

    2.     享受品尝不同水果的乐趣。

    3.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画出秋天的水果。

    活动准备:

    1.     实物(苹果、橘子、香蕉、梨)。

    2.     盘子、牙签、秋天的水果和图片。

    3.蜡笔、黑色水笔、纸若干、小叶子娃娃图片。

    活动过程:

    1.认识水果。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它是谁?它就是小叶子娃娃(出示小叶子娃娃)你们知道小叶子娃娃今天要干什么去吗?”

    叙述故事:秋天到了,天气凉爽,小叶子娃娃要去秋游,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果林了,果树上结满了许多果子。有红的、黄的、还有桔黄的,非常好看,看着看着,小叶子忽然闻到一阵很香的味道,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呀!原来是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是他们散发出来的香味。小叶子看着树上的这些果子,想和它们做朋友,可是它们又不认识这些果子,不知道这些果子叫什么名字,小朋友你们认识吗?咱们一起告诉小叶子这些水果的名字。(出示水果图片)

    2.品尝水果,引出谈话主题。

    1)请幼儿品尝切好的水果,每人一小块,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水果好吃吗?你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2)引导幼儿围绕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自由交谈。

    提问:你喜欢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的?请讲给小朋友们听一听。

    教师参与谈话,引导幼儿围绕水果与同伴交谈,并倾听幼儿的谈话。

    3)拓展谈话内容:

    集体讨论水果。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提问:你还吃过什么水果?吃水果有什么好处?

    幼儿围绕新话题展开谈话,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新经验。

    小结:围绕多吃水果对身体的好处小结。

    3.画水果。

    交代要求,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1)       幼儿大胆选用各种颜色表现水果。

    (2)       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来回涂色,注意涂满,保持画面的整洁。

    (3)       表扬认真涂色的幼儿。

    活动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水果,孩子从出生到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与水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把孩子生活总极其熟悉又喜爱的水果作为切入口,和孩子一起观察、比较、分享、品尝……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着对水果的经验和想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但孩子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在学习,他们只感到自己置身在愉快的生活中,这样的整合是水乳交融、自然天成的。

     

    活动6:多彩的树叶(美术)

    活动目标:

    1.       知道秋天来了,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变红了,学习为树叶涂上相应的颜色。

    2.       不怕困难,耐心得,细心地坚持把树叶的细小部分涂完全,感受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1.     幼儿观察过梧桐、银杏、鸡爪枫树的叶子。

    2.     每人一盒蜡笔,一张印有各种树叶轮廓的纸。

    3.     两棵空树干的图片,一些常见的树叶

    活动过程:

    1.引发对黄树叶、红树叶的回忆。

    1)谈谈秋天来了,大树的叶子都变成什么样了。

    2)谈谈见过哪些树的叶子黄了,哪些树的叶子变红了。出示相应的树叶。

    3)欣赏儿歌《落叶》。

    2.引起绘画的兴趣。

    1)出示画的好的树干,观察两棵树,师:“它们与平时见到的树有什么不一样?”

    2)师:“树妈妈想请小朋友帮忙,画一些秋天的树叶宝贝,把树妈妈打扮起来。”

    3.明确绘画的要求。

    1)出示上面印有各种树叶的绘画纸,让幼儿照一照、认一认树叶。

    2)师:这么多树叶,你们认为哪些树叶是黄色的,就用黄色蜡笔涂颜色。哪些树叶是红色,就用红色蜡笔涂颜色。

    4.幼儿涂色,教师指导幼儿涂树叶的动作。

    5.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小班的孩子对“季节”、“秋天”这些词还比较陌生,因此,课前我们带幼儿到操场上观摩秋天树的变化,必要时轻轻摇晃落叶树,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落下来”“飞下来”。让孩子用眼睛去观察,感知秋天。知道秋天的树叶是多种颜色的,既有常绿树的苍翠,也有落叶树的多彩。在美术活动中首先进行树叶的分类,再根据树叶的颜色进行涂色。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与环境的交互,学习了美术技能,同时还用自己的作品布置了教室。

     

    活动7:落叶(语言)

    活动目标:

    会朗诵诗歌,能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美。

    活动准备:

    1.教师或家长已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秋天落叶的情境,捡回一些落叶欣赏、玩游戏。

    2.落叶挂图一张,表现落叶飘飘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看落叶、捡落叶的情境。

    1)秋天来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

    2)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像什么?(请幼儿模拟落叶的美景)

    3)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

    2.欣赏儿歌。

    1)老师将幼儿讲述内容即兴编进诗歌《落叶》,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请将讲述内容编进诗歌的小朋友老师一起表演诗歌,再次欣赏诗歌。

    3.练习朗诵诗歌。

    幼儿念诗歌数遍。

    3.     表演诗歌。

    鼓励幼儿大胆为诗歌内容配动作:听音乐磁带伴奏,边念诗歌边表演。

    活动反思:

    我们已经带孩子去户外观察过秋天,体验过秋天,因此讲述的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他们通过谈论丰富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老师随即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首《落叶》,幼儿学得非常有兴趣,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且通过相互交流,又给孩子一个学习发展的机会,大家在活动中学会了朗诵诗歌,同时能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了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美。

    因此,把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去表现,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活动8:树叶排队(数学)

    活动目标:

    1.     能够安排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     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散步时带孩子收集树叶,清洁干净后为幼儿准备每人一个筐,筐内装有3片大小不同的树叶、磁性板。

    活动过程:

    1.出示3片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提问:这些是什么?数一数有几片树叶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这些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片最大?哪一片最小?

    2.学习将3个物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师:“树叶们想学小朋友玩排队游戏,最小的树叶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他的树叶按照从小到大接在小树叶后面,应该先排谁?”(请12位小朋友上来排)

    请幼儿从自己的箩筐里拿出树叶,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学说:大的,小的,最大的。

    3.练习从大到小排列。

    1)按从大到小排序。

    师:“如果把最大的树叶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请12位小朋友来尝试排序)”

    2)请小朋友尝试从大到小排树叶,学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活动反思:

    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对瓶盖、纽扣进行了排序,对3以内的排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次我们将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树叶拿来当教具,孩子们学得更有兴趣了。小朋友不仅按大小对树叶进行了排序,甚至还有小朋友按树叶叶柄的长短进行排序,引发了小朋友之间的模仿。我们顺势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果子和花,对它们进行排序。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一星期后就有孩子将和妈妈一起完成的花卉排序图带来给大家欣赏了。

     

    活动9:保健老师对我说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关秋天保健方面的知识。

    2.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与保健老师与食堂事先联系好

    活动过程:

    1.邀请保健老师对小朋友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1)秋天的鼻子容易出血怎么办?

    (2)秋天需要穿什么样的衣服?

    (3)秋天吃什么东西对身体最好?

    2.带领幼儿参观食堂,看看食堂的阿姨们怎么样为我们准备合适的食物的。

    活动反思:

    秋天到了,有不少小朋友早早地穿上毛衣,可也有部分幼儿穿得过多,棉衣居然也穿在身上。同时在体育活动之后有不少小朋友发现鼻子出血了,在担心的同时我们想到了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保健知识,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秋天。于是我们引发了这个活动。小朋友通过保健老师的介绍,对秋天天气干燥凉爽之后对鼻子的保护有了一定的认识,当小朋友鼻子出血时,也不再那么慌张了,能干的宝宝甚至能帮助小朋友拿潮湿的凉毛巾敷在额头上。当孩子们变得从容,变得懂事的时候,我们相信我们选择的教育没有错。

     

    八、 主题活动总结

    “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已开展了近一个月了,从此活动的产生到各环节的设置,我们都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系列活动的。为了丰富小朋友对秋天的感受,我们围绕着收集来的水果、植物等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树叶会从树上飘落,与小朋友一同探索、认识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并认识秋天丰富的色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活动中他们非常投入,知道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育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大自然中到处都有让幼儿快乐学习的素材,为了让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捡落叶,去观察、发现树叶的不同,孩子们兴趣很高,提出了许多问题。“树叶怎么有不一样呢?”“为什么有些树叶到了秋天变成了枯黄色?而有些树叶还是绿色?”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及时给与肯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发现很有价值,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发现的兴趣,启发他们不会的问题可通过查阅资料、向大人请教等方式解决。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大人,孩子们知道了树木也不同,所以他们的树叶也不同;秋天掉落叶子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找到答案的幼儿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答案。利用树叶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画树叶,树叶排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技能。

    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是有能力自主学习的。作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宽松环境,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是自主的、大胆的和富有创造力的,特别是那些平时看起来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在表现作品时也都极富想象力,例如个性内向的文文制作出了精美的菊花,例如平时粗心大意的小亮能将5片树叶进行大小排序,这些活动确实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此外,本次活动还让我们体会到家长的支持是顺利开展主题活动的保证,许多家长带来了收集的树叶图片,以及各种资料,让孩子在一起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知识的来源,正是我们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重要资源,才得以使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我们的主题活动即将结束,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会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兴趣中探索、前进,让他们对自然科学有新的认识。

     

     

     

     

     

     

     

     

     

    百变瓶瓶乐

    一、 主题背景

    陈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就如瓶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样,可以说是无处不有、随处可见:饮料瓶、酒瓶、香水瓶……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常看到有的小孩在饶有兴趣地把玩着空瓶子,并不时有惊奇和发现,“老师,你看我的瓶子像个小娃娃。”“大家快来看,这个瓶子像不像一头大象?”“瞧,我的瓶子像一只胖胖熊耶!”……

    正如纲要中指出的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察觉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利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作为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我们设计了《百变瓶瓶乐》的主题,带领幼儿一同走进瓶子的世界里,去观察比较瓶子的异同;了解瓶子的功能;倾听各种瓶子发出的美妙声音;尝试用自己制作的摇摇瓶来为乐曲伴奏;把那些本不起眼的瓶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和瓶子做游戏等等。我们旨在引导幼儿和各种瓶子的多通道交互、多方面参与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开拓幼儿的视野,提高探索的欲望,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

    二、 主题总目标

    1.     初步了解瓶子的特点、用途,自主探索、比较瓶子的异同。

    2.     能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

    3.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仔细、耐心以及坚持性。

    4.     积极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三、 资源利用

    1.     社区资源:与超市、商店联系,带领幼儿参观商店,超市,了解各种不同的瓶子。

    2.     信息资源:关于本主题的一些VCD、录像等资料。

    3.     家长资源:和孩子、家长一起收集主题活动资料,丰富孩子的相关主题经验。如:填写有关主题活动的调查表,收集有关主题活动的操作资料,家长带孩子一起观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4.     物质资源:各种废旧的瓶子和盖子等。

    四、 主题网络


     

     

                                       
                                       

    五、 关键活动

    活动1:瓶子大搜索(科学)

    活动2:瓶子大变身(艺术)

    活动3:爱心回收站(社会)

    活动4:瓶宝宝排队(科学)

    活动5:瓶子怪兽(健康)

    活动6:瓶、盖对对碰(科学)

    活动7:瓶子音乐会(音乐)

    活动8:玻璃瓶里的老鼠(语言)

    活动9:摇摇瓶(综合)

    六、 主题环境创设

    类别

    创设情况

    相关材料

    1.创设“瓶子”的墙饰,张贴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的“瓶子大搜索”的调查表

    2.各种各样的瓶子的图片和实物布置在走廊上,供幼儿欣赏。

    3.将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布置在外走廊上。

    1.布置墙饰的材料。

    2.瓶子的相关的图片

    3.幼儿作品和调查表。

     

     

    展示区

    将幼儿与家长一起用废旧瓶子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造型布置成“瓶子大变身”展区,随时供幼儿观察和学习。

    各种各样的废旧瓶子和盖子

    科学区

    1.       瓶宝宝找家

    2.       瓶宝宝排队

    3.       瓶、盖对对碰

    各种各样的废旧瓶子和盖子

    表演区

    1.     表演故事“玻璃瓶里的老鼠”

    2.     音乐表演“小老鼠”

    1.    头饰:老鼠等动物头饰若干。

    2.    录音机、磁带。

    音乐区

    1.     摇摇乐

    2.     瓶儿叮当响

    1.       音乐磁带,录音机。

    2.       自制的瓶子乐器。

    3.       各种玻璃瓶。

    生活区

    1.     钓鱼

    2.     保龄球

    1.     各种可乐罐制作的小鱼若干。

    2.     吸铁石的钓鱼竿若干

    3.     用塑料瓶子制作的保龄球若干。

    七、 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1:瓶子大搜集(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家里哪些地方有瓶子,知道瓶子是多种多样的。

    2. 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各种瓶子。

    活动准备

    1.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家里的瓶子,并用圈记录下来。

    2.再科学区内为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办一个瓶子展览。

    活动过程: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师;“请你说一说你家厨房里有哪些瓶子?客厅里有哪些瓶子,卫生间、卧室呢?”

    2.参观活动

    引导幼儿在科学区内自由参观,交流自己的感受,对瓶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看在咱们的科学区里有各种各样的瓶子,今天我们举行一刺瓶子展览,你们想参观吗?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瓶子?有哪些颜色都是什么形状的?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瓶子?为什么?”

    活动反思:

    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家里的瓶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对瓶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在交流的时候,所以在交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争先恐后地想说出家里哪些地方有瓶子,瓶子的样子、材料。

    活动2:瓶子大变身(艺术)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材料装饰瓶子,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2.体验将废品瓶子改变成小鱼的乐趣,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透明玻璃瓶(多余幼儿人数)

    2.各组幼儿准备一个透明玻璃瓶,各种材料(包括彩色纸、玻璃纸、包装绳油画棒、记号笔、橡皮泥、双面胶、抹布等)

    3.展示桌一个、范例图多幅。

    活动流程:引起兴趣--探索发现--交流讨论--鼓励尝试--展示作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出示范图)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些小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探索发现,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鱼鳞和鱼 的不同制作方法。

    1.师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以小组为单位。

    2.提问:(一)玻璃瓶是什么样的?(二)你想怎样把玻璃瓶变成小鱼?

    (三)交流讨论

       每组请一个代表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情况给予引导和肯定,并做简单小结:先装饰玻璃瓶,在给玻璃瓶装上适量的水。最后,将鲜花插在花瓶中。

    (四)鼓励尝试

    师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指导幼儿,给幼儿以相互启发。

    (五)展示作品

    对创造性强的作品给予表扬,让幼儿欣赏,对一般的作品找出优点,鼓励其进步。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装饰、变化瓶子,让孩子体验创造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是小班孩子,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确定了一个主题,给予幼儿思考的范围,制作的变化表现在小鱼的鱼鳞和鱼  上,以便于孩子巧妙得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完成。

    我在上这节课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制作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范例,提供了多种形状的鱼鳞彩纸,让幼儿自由选择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引导孩子剪切、粘贴、组合等,在教学中,幼儿制作的积极兴趣很浓厚。

     

    活动3:爱心回收站(社会)

    活动目标:

    1.     认识回收标志。

    2.     知道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带孩子认识并找过回收标志。

    物质准备:回收标志、各种各样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回收标志

    小朋友们,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吗?

    二、讨论瓶子回收

    1.     为什么要将瓶子回收?

    2.     如何回收(提醒幼儿回收的东西事前要经过清洗与干燥,以免产生细菌)

    三、幼儿讨论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回收的东西?如:纸盒、塑料盒、铁盒等等。

    四、环保教育

     

    活动反思:

    生活条件的优越使孩子渐渐的养成了浪费的习惯,用过的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还有很多的用处,还可以进行回收,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明白了为什么要回收,怎样回收?同时也给提供孩子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机会。

     

    活动4:给瓶宝宝排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瓶子的不同高矮,并尝试按其高矮差异排出四五个瓶子的序列。

    2、学习用语言讲述排列的过程。

    活动准备:

    每人一筐装有五个不同高矮的瓶子。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感知高矮。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神秘袋,请一幼儿从神秘袋中任意摸出两个瓶子,请大家说说哪个高,哪个矮,是怎么比较的。

    2)将两个瓶子放在桌上,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从而清楚地看到高矮的不同。

    3)再请一幼儿来摸出两个瓶子,比较高矮。

    4)启发幼儿将桌上的四个瓶子按高矮进行排队。

    2、幼儿操作,进行练习。

    请幼儿帮瓶宝宝排队。将筐里的瓶子从桌子中间的标记处开始,分别练习从矮到高、从高到矮排列。并相互检查排列情况。

    活动反思:

    将两个瓶子比高矮,对幼儿来说已没有难度,人人都能够正确比较出来。而将四五个瓶子按高矮顺序排列,多数幼儿也能正确排列,少数幼儿有困难,最高最矮能分辨,中间的两三个瓶子却排列出错,旁边会的小朋友急得赶紧要动手帮忙,因而每当我开始检查时,都已经排列正确了。其实我知道,还有个别幼儿还未真正掌握呢,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再进行练习。

     

    活动5:瓶子怪兽

    活动目标:

    1、练习跳跃能力和反应能力。

    2、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根约2长的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个塑料瓶。

    2、用酸奶瓶做的手榴弹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让幼儿听小铃声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能注意前后的间隔距离。走成圆圈后站好。

    2、做解放军的模仿操:打枪、投弹、瞭望、挥旗。

    二、基本部分:

    1、以和瓶子做游戏的谈话引出话题:避险

    2、介绍游戏名称、规则及玩法。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手持绳子站在圆心处,用双手交替将瓶子沿着地面旋转起来。圆圈上的幼儿在绳子甩到自己跟前时跳起,躲避绳和瓶。

    3、玩扔手榴弹游戏,简单评价活动情况后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一游戏趣味性强,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幼儿很感兴趣欢笑声不断,当瓶子到面前时,都使足了劲地往上爬或往后跳,生怕被瓶子碰到。后来听到他们在议论“瓶子怪兽”、“瓶子大王”,我一问才知,原来他们自发地把瓶子当成了瓶子怪兽,怪不得他们玩得特别有劲,可见他们的想象力还真丰富呢。

     

    活动6:瓶瓶盖盖对对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尝试盖瓶盖,了解相应的匹配关系。

    2、培养幼儿初步的目测能力。

    3、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桌上分别放有一筐瓶子、一筐瓶盖,数量都为五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没盖盖子的瓶子和几个瓶盖,以“帮瓶宝宝找朋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猜猜哪个盖子会是这个瓶宝宝的朋友,问什么?从而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对应匹配关系。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帮瓶宝宝找朋友”,操作找瓶盖、盖瓶盖,其余幼儿检验是否找对。

    3、幼儿操作练习:盖瓶盖。

    4、比赛:看谁盖得快

    每组各选一人,听好老师的信号同时开始,看谁盖得快。依次轮流参与比赛。

    活动反思:

    在操作中,有些幼儿以会以目测的方式,很据其特征(大小、颜色等)找出大致相应的瓶盖,因而成功率较高,速度也快。但也有个别幼儿还是任意拿个瓶盖一个个地试过去,成功率低,速度也很慢。

     

    活动7:瓶瓶音乐会(音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2、增进对动物叫声的模仿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动物大声叫

    “瓶子动物”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个动物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

    二、熟悉歌曲节奏、歌词

    1、小猫怎样叫?(喵喵喵)老鼠怎样叫?(吱吱吱)

    2、引导幼儿念歌词。

    3、尝试跟着音乐念歌词23遍,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2、带领幼儿学唱新歌。

    四、教师出示其他“瓶子动物”,引导幼儿用其他“瓶子动物”为歌曲创编歌词。

    活动反思:

    这首歌是我根据一首歌改编的,瓶子动物的形象也符合歌曲的内容。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是孩子喜欢的,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设计这节音乐活动。由于歌曲比较简单,所以孩子们对歌曲的演唱掌握的很好。后面的创编环节,因为都是孩子熟悉的动物(小狗、小羊、小鸟),孩子只需要将动物和动物的叫声替换到歌曲中去,所以大部分孩子创编得也不错,只有个别孩子不太愿意在音乐活动中表现自己,需要更耐心地引导。

     

    活动8: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安静倾听故事的习惯。

    2.体验故事情节的乐趣。

    3.和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玻璃瓶子一个。

    2.小老鼠图片、猫和老鼠的碟片。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

    1)幼儿听老师有表情地讲故事。

    2)请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老鼠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谁钻到了瓶子里?老鼠们怎么说?小老鼠为什么哭了?

    3)再次欣赏故事,注意故事中的音响。老鼠走的声音:笃笃笃笃,瓶子滚动的声音:咕噜咕噜,瓶子破的声音:啪!

    4)根据故事情节,回答老师的提问:“故事中发出了哪些声音?”并学一学这些声音。

    2、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1)教师带幼儿集体学习小老鼠走到草地上,做出先发现一个瓶子,再看看、闻闻的动作。教幼儿一边走一边发出笃笃笃打响舌的声音。

    2)老师扮做瓶子里的小老鼠。发出吃东西的声音,引导幼儿也发出与老师相一致的声音。老师用两手放在腹前做“老鼠肚皮”,吃一颗糖,“肚皮”大一点,直至最后做两手摊开的动作。

    3)老师在圈中做钻不出来非常着急的动作,幼儿做跺脚、着急的动作。

    4)幼儿做推瓶子的动作,口中发出咕噜声,老师做转圈动作。

    5)老师发出“啪”的一声,跳一下坐在地上哭,幼儿一起拍手高兴。

    3、根据孩子的兴趣,可以反复表演故事。

    4、总结讲评。

    活动延伸:

    请一名幼儿扮瓶子里的小老鼠,老师和扮其他老鼠的幼儿在圈上表示瓶子,并引导大家一起表演故事。

    附故事:

    小老鼠和伙伴们一起去郊游。XXXX|(走路声)在山坡上,它们发现了一只装着糖的瓶子。瓶子口很小,只有小老鼠勇钻进去,小老鼠在瓶子里吃起糖来。X—|X—|(吃糖的声音,第一拍吃,第二拍用手从胸前划到腹部,表示肚子越吃越大)。它的伙伴大声喊:“小老鼠,快出来吧,再吃你就出不来了!”可小老鼠吃得正开心呢。继续一颗一颗地吃着X—|X—|— —糖吃完了,小老鼠出不来了,急得直打转。有一只老鼠想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瓶子倒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推(轱辘轱辘)XXXXXXXX|(瓶子滚),啪—!瓶子撞在石头上,碎了。小老鼠又和伙伴们一起高兴地去郊游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则情节生动有趣,语言诙谐幽默,充满幻想与夸张的故事。小朋友们对于小老鼠这个形象非常喜爱,而且非常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及声音。这个活动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语言活动,第二课时则是音乐配乐活动。在整个过程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分段欣赏到整个欣赏,从模拟单个的声音动作,到整个地表现,再到配上乐器再现内容,层层递进。既面对全体幼儿,又关注个别幼儿。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演上还是很胆怯。乐器配奏则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活动9:摇摇瓶(综合)

    活动目标:

    1.分辨声音的异同,增加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

    2.体验用摇摇瓶伴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果汁瓶、果奶瓶、口香糖瓶子若干,米、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玩的摇摇瓶,摇摇瓶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幼儿分别倾听两种摇摇瓶的声音。

    提问:刚才你听到摇摇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1)“猜猜看我们的摇摇瓶里放的是什么呀?”

    2)“你们想来自己做一做摇摇瓶吗?”

    3.尝试动手制作摇摇瓶。

    4.自由玩自制的摇摇瓶。

    5.用自制的摇摇瓶给歌曲伴奏。

    活动反思:

    摇摇瓶发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孩子很大兴趣,让孩子动手制作摇摇瓶,孩子们就更高兴了,拿着自制的摇摇瓶来摇来摇去,非常开心。在自制摇摇瓶的环节中,虽然在做之前将操作要求交代清楚,但是受小班幼儿的年龄限制,孩子用手拿小小的黄豆和米从瓶口放入瓶中,总是很容易把黄豆和米掉得满地都是。

     

    八、主题活动总结

    由于瓶子的丰富多彩使之成为生活中可贵的教育素材。在《百变瓶瓶乐》这个充满生活化的主题中,我们引导幼儿参与了一系列有关瓶子的活动。首先,进行了《瓶子大搜索》的活动,让幼儿带着调查表,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瓶子,如:家里的、超市里的、周围场所中的,等等,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使幼儿对瓶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们通过让幼儿对瓶子进行观察、感知、操作、分类、讨论等活动,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认识了各种各样瓶子的不同特征和功用。

    在这个主题游戏活动中,我们的重点放在“玩”字上,让幼儿用瓶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开展体能、益智、音乐、手工制作等活动,为幼儿充分营造一个玩的氛转,展示了一个玩的空间。赋予瓶子不同的角色:一会儿瓶子是可爱的瓶宝宝、一会儿瓶子变成怪兽、障碍物、保龄球、鱼儿、洒水壶、小车等等。不断变化着的瓶子的角色,不仅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更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窨。整个活动中,我们采取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相结合,灵活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玩得投入、玩得尽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满足好奇心、求知和探险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住处的多样性,激发兴趣与探索的动力。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即在引导幼儿玩瓶子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交流的主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怎样能更有助于幼儿拓展已有的经验?

     

     

     

     

     

     

     

     

     

    好习惯

    一、 主题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家长对其过分呵护,如众星捧月地围着孩子,事事越俎代庖,造成孩子言行任意妄为,无法无天;有的孩子胆小害怕,处处显得窝囊无能;有的孩子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常发现幼儿有吮吸手指、口袋里经常放一些不卫生的物品、乱扔果皮、吃饭挑食等不良习惯。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许多智慧的种子就能在这时发芽,许多良好的个性就能在这时养成。幼儿习惯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好习惯》。

    二、 主题总目标

    1.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睡眠习惯。

    2.能辨别是非,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初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 主题网络


     

    四、 资源利用

    1.教材资源:童易软件。

    2.园内资源:园内环境、幼儿的行为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资源:填写有关主题活动的调查表。

    配合主题教学拍摄一些有关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的照片与录像。

    4.信息资源:关于本主题的一些录像等资料。

    音像资料:关于幼儿行为培养的一些碟片或VCD

    五、 关键活动

    活动1:大公鸡和漏嘴巴(语言)

    活动2:小朋友爱清洁(语言)

    活动3:垃圾扔哪里(社会)

    活动4:小手真干净(健康)

    活动5:学做小客人(社会)

    活动6:下雨的时候(语言)

    活动7:亮亮生病了(健康)

    活动8:睡觉要有好习惯(健康)

    六、 主题环境创设

    类别

    创设情况

    相关材料

    1.创设“好习惯”的墙饰,张贴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的“我有哪些好习惯”的调查表

    2.将幼儿收集的关于好习惯的相关资料布置在走廊的展板上。

    1.布置墙饰的材料。

    2.好习惯的相关的图片

    3.幼儿作品和调查表。

     

     

    展示区

    将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的关于好习惯的图书、照片、故事等资料进行展览,随时供幼儿观察和学习。

    各种好习惯的图书、照片、故事图片等等

    语言区

    表演区

    1.     提供图片《孔融让梨》故事,让幼儿进一步讲述。

    2.     提供有关习惯的图书供幼儿阅读。

    1.     图片《孔融让梨》。

    2.     有关习惯的图书。

    生活区

    1.     提供一些衣服,让幼儿学着自己穿衣服。

    2.     让幼儿学习剥豆、分豆;整理小床;穿鞋子;穿项链等。

    3.     提供橡皮泥,让幼儿学着做各种东西。如:汉堡包、饼干、福娃、饺子等,发展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

    各种豆子、鞋子、橡皮泥以及相关辅助材料。

    建构区

    提供各种玩具,让学着整理玩具。

    要求:轻拿、轻放、脏了也可以帮玩具洗一洗。

    1.     各种玩具。

    2.     毛巾、水。

    七、 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1.大公鸡和漏嘴巴(语言)

    活动目标:

    1.     能安静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     学习词汇:东看看,西瞧瞧;漏。

    3.     懂得吃饭时不要东张西望,不掉饭粒,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大公鸡、小弟弟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图片导入。

    出示大公鸡和小弟弟,引起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1.     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学习词汇:东看看,西瞧瞧,漏。

    2.     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帮助小弟弟。

    3.     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小弟弟后来是怎么吃饭的?

    三、教育幼儿做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小结:小弟弟听了奶奶的话,从此以后再也没掉饭粒。他现在时隔爱惜粮食的好孩子。小朋友也要向小弟弟学习,做个吃饭专心、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采用了故事引导法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教师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通过《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述,孩子们知道了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不能掉米粒,要爱惜粮食

     

    活动2.小朋友爱清洁(语言)

    活动目标:

    1.    会念儿歌,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    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鸭、小鸡、小狗、小猫、小朋友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儿歌里有几种小动物?它们说了些什么?

    2.    出示动物图片。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并进行讲述。

    二、再次欣赏儿歌,排列图片顺序。

    1.    教师再次念儿歌。

    2.    根据儿歌内容排出儿歌顺序。

    三、学念儿歌。

    1.    看图片完整念儿歌。

    2.    分角色朗诵。

    1)交代朗诵儿歌的要求。

    2)自由选择角色。

    3)分角色朗诵儿歌。

    四、拓展经验。

    提问:小朋友,听了这首儿歌,你知道怎样才能做个爱清洁的孩子吗?那除了这些还要做些什么?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出来的教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在活动中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寓学于乐,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爱清洁、讲卫生的重要性,并要求自己养成这个好习惯。同时良好常规的培养不是通过哪一个活动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森头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一点一滴,常抓不懈。

     

    活动3.垃圾扔哪里(社会)

    活动目标:

    1.  懂得不乱扔果皮纸片的道理。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     两幅背景图(画面都是小花园,一个干净、整洁。一个随处都是垃圾。)

    2.     事先在录音机里录好小花讲话的内容。

    3.     垃圾袋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背景图,引出活动。

    2.     讨论解决的办法。

    师:小花园弄脏了,小花心里会怎么想呢?请你们说说小花的想法,好吗?

    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说出当小小的清洁工去把小花园打扫干净。)

    3.     社会实践活动“我是小小的清洁工”。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师:那么,我们就要当小小的清洁工了。小朋友们一定要记得自己的使命。我们一定要将小花园清理得干干净净,千万不要掉队,也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哦!(给每个幼儿发一次性手套和一个小垃圾袋。)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让幼儿戴上一次性手套,如幼儿有困难,可互相帮助。

    教师请一两位幼儿示范将垃圾拣进袋里再扔进垃圾桶。

    请大家分散寻找垃圾,扔进垃圾袋里或者垃圾箱里。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情况,防止幼儿发生意外,帮助幼儿及时地发现垃圾。

    4.     感受整洁干净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师总结:小花园真漂亮啊!我们来听一听小花要对我们说什么。放录音:小朋友,谢谢你们。现在小花园里又干净又整洁,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游戏,都很快乐。以后你们不管到哪里都要记得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哦!欢迎你们常到小花园来做客。

    活动反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对于成人来讲是熟悉且能理解的话题,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就过于成人化。因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到花园里去捡垃圾,言传身教,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理解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这一道理,并习得相关的知识。  

     

    活动4:小手真干净(健康)

    活动目标:

    1.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  养成幼儿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关于洗手顺序的图片,脸盆,水,肥皂,毛巾。

    活动过程:

    1.  教师提问,引出主题。

    1)师:“请小朋友们伸出逆的双手来,如果小手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小手脏了应该去洗手)

    2)师:“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洗手?”(请个别幼儿讲讲,也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小结,适时地给幼儿鼓励。

    2.教师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1)教师拿出关于洗手的操作图片,幼儿边看老师贴上的图片顺序,边听老师讲解。湿手——擦肥皂——搓手——冲洗干净——毛巾擦干

    2)将图片打乱,请个别幼儿上去按顺序将图片挂好(巩固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师示范。

    1)教师将准备好的一盆水端来,让幼儿说出洗手的顺序,然后一步步的根据这个顺序洗手,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到小手是这样洗的。

    2)教师总结。

    3)教师提问:“什么时候我们要洗手?”(启发幼儿说出:饭前,便后,手脏时要及时洗手。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洗小手的方法了,让我们一起将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吧!”

    活动反思:

    通过“小手真干净”这个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了解了洗手的主要流程及洗手的好处,也逐渐懂得了要节约用水,从孩子们那细微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再用心体味教师传去的信息。

     

    活动5:学做小客人(社会)

    活动目标:

    1.  知道该怎样礼貌做客。

    2.  体验礼貌地做小客人地快乐。

    3.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  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允许后集体到某个幼儿家做客。

    2.  录制做客的录像带。

    3.  准备好家长提出的建议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激发愿望。

    1)爸爸妈妈为小朋友们“我是小客人”的活动出了好多主意,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主意。教师讲完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主意?为什么“

    2)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想做小客人的愿望。图片内容依次为:拜访小伙伴、去叔叔阿姨家、生日聚会。

    2.再现经验,分享交流。

    1)引起讨论

    教师提问:①图片上哪些事我们已经做过了?(拜访小伙伴)②你们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你说了些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③你们做客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看录像思考问题:翻东西、要吃的、与人争吵,这样做对吗?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怎样做个受欢迎地小客人(小朋友要有礼貌)。

    4.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交代任务:今天请你们到××小朋友家集体做客,你们能争当礼貌的小客人吗?

    2)讨论任务:你准备怎样做客?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看哪个小客人最受欢迎?

    3)任务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做客情况,注意要以身作则并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看录像——讨论——布置任务——做小客人的这一过程,知道了该怎样礼貌作客,也体验到了礼貌做客的快乐,再活动中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活动6:下雨的时候(语言)

    活动目标:

    1.  知道在同伴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同伴。

    2.  会说故事中的对话。学说词语:顶着、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1.  观察过荷叶。

    2.  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2.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真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下雨的时候》。

    师:故事里讲到了哪些小动物呀?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白兔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我们也要向它学习哦!

    3.拓展经验。

    师:如果你的好朋友有困难了,你会怎么做呢?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故事内容非常生动、有趣,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让幼儿自由的回答,尽管有时幼儿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但他们在尝试着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教师都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幼儿大部分能较大胆地想象和讲述,另外,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幼儿能在教师引导下“说完整”、“说对”、“发音准确”;并且让幼儿欣赏图片,跟着一起讲述故事,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练习中孩子们得以愉快地动脑、动口,发展了个性化地语言。

     

    活动7亮亮生病了(健康)

    活动目标:

    1.懂得疾病对人的危害,知道有些疾病是会传染的,了解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简单知识。

    2.乐意接受预防接种,知道生病后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网络图片四张,水痘、腮腺炎、肝炎、流脑传染病患儿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亮亮生病了》,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

    2.教师提问并与幼儿一起讨论。

        (1)亮亮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

        水痘是什么样的病,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危害?出示水痘患儿的图片,向幼儿介绍,使幼

    儿知道水痘疾病的危害,并了解水痘是传染病,所以亮亮不能上幼儿园。

        (2)你还知道哪些病也向水痘一样会传染给其他人?出示其他传染病的图片,向幼儿

    介绍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3)得了传染,应该怎么办?使幼儿知道生了病不要害怕,要听医生和爸爸妈妈的话,

    勇敢地打针、吃药,接受治疗,这样病就会很快好起来。

        (4)怎样才能不得水痘和其它传染病呢?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预防传染病的简单知

    识,知道不到病人家去玩,不接触病人摸过的东西,并能勇敢地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我们就不会生病痛苦了,身体就会棒棒的。

    3.  在老师的帮助下给亮亮写信,懂得关心生病的孩子,这样他的病就很快会好起来。

    活动反思: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习惯了按部就班,运用讲述、图片等一些教具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II的和教学计划。本次活动,我打破了这种定势,借助自己在暑假里进行的计算机培训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再从网上搜集,然后准备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制造悬念为教学活动埋下伏笔,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连平时不善言谈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思想教育不能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容器,将幼儿园的行为习惯、要求灌输给孩子。而是要在具体的情节中、意境中,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对他们进行引导,利用孩子们对故事的喜好,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8:睡觉要有好习惯(健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清哪些是睡觉的好习惯。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关于睡觉的照片、录像、照相机。

    2.一段摇篮曲。

    3.垫子、毛巾毯。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陪睡与独睡的话题。

    1.出示陪睡与独睡照片。

    提问:那平时你在家里是怎样睡的?

    2.讨论。

    提问:如果你晚上一个人睡觉害怕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3.小结:小朋友要勇敢一点,学着一个人睡,如果一个人睡觉觉得害怕,你可以用刚才小朋友们说的办法回去试一试。 

    二、观看录像,引出早睡早起与晚睡晚起的话题。

    1.播放晚睡晚起的录像。

    请你们看一看这里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讨论。

    为什么轩轩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呢?

    3.小结:晚上很晚睡觉,第二天早晨就不能按时起床,上幼儿园会迟到,对身体也不好。

    4.播放早睡早起的录像。

     你们觉得这个小朋友和刚才的小朋友谁做得好?为什么?

    5.小结:我们要早睡早起,这样身体才会更好。

    三、观看图片,分析睡姿。

    1.教师对幼儿的睡姿进行采样。

    2.分析正确的睡姿。

    3.小结:趴着睡会压着肚子不舒服、蒙头睡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样做对身体不好,所以以后我们都要平躺着或者侧着睡觉。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要学着一个人睡觉,要早睡早起,睡觉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姿势,以后我就要看小朋友的表现啦!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在主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午睡”是幼儿在园每天必修的功课,可是每到午睡时间,总会有部分幼儿出现晚睡、睡觉时有不正确睡姿的情况,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生成了本次活动。

    通过观察、比较照片、录像,了解睡觉的好习惯。幼儿在了解了良好的睡眠习惯之后,我们又设计了第二环节模拟睡觉场景,在了解之后通过实践巩固睡眠的好习惯。最后,通过整理毛巾毯结束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一个延伸活动就巧妙地体现了在一个活动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习惯。

     

    八、 主题活动总结

    l         幼儿

    通过活动,幼儿能比较积极的、主动地参与活动,乐意表达和表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一些不大愿意与人交往的幼儿,也能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参与活动,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为幼儿营造了互动教育的环境。在活动中幼儿自由自主,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为幼儿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l         教师

        在活动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资源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为主题的开展奠定基石。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能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形成了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贯穿于一El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教学形式使教师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在组织开展活动前能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对幼儿进行分析,而后有针对性的设计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的进展中,发现幼儿的知识面局限时,能调整指导方法,利用录像的形式,把平时孩子的一些习惯呈现出来,使幼儿的知识面得以扩大和经验得到提升。为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而后在幼儿积累了相关经验后,带领幼儿通过判断、学习、讨论等活动,让幼儿的经验、能力、自主性充分得到展示和张扬。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与幼儿融为一体,及时发现和诊断幼儿的需要,恰当地组织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适宜指导,幼儿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本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家长资源被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调查活动中,家长的作用不仅是引导幼儿观察,还与幼儿一起分享自身存在的一些好的习惯和存在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其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只要关注生活,随时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教育价值。杜威曾经说过:“教育是生活”。教育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离开这一基本主题,生活就没有意义。我们把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当中,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为课程,把各环节之间的转换过程作为培养规则目标的重要内容来抓,把盥洗、午睡、吃点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都作为教育内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